新年假期以來,滬指表現強于創業板指,市場風格“高低切換”持續。
向來嗅覺敏銳的北向資金同樣出現了明顯的風格切換:年初至今,滬股通渠道表現強于深股通渠道,貢獻了多數流量。這一次北向資金又對了嗎?
另一邊,從資金流向看,融資資金在市場風格“高低切換”中卻出現反向操作:逆勢加倉了部分大幅回調的新能源板塊個股,金融類、周期類個股反遭融資凈賣出。
買滬股通賣深股通
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雖然A股市場調整不斷,但北向資金整體延續了凈買入的態勢,合計凈流入A股237.3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滬股通渠道獲得北向資金大幅買入345.72億元,深股通則遭凈賣出108.42億元。
并且這一分歧在進入農歷虎年后格外凸顯:2月以來深股通凈賣出額為90.28億元,為年內深股通凈流出額貢獻了超過80%的流量。
北向資金今年以來的這一資金分歧與2021年剛好相反:去年北向資金全年創紀錄地凈買入A股4321.69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1937.27億元,深股通凈買入則接近2400億元,貢獻了超過55%的資金量。
北向資金這一操作分歧也與近日以來的市場表現不謀而合。農歷新年以來,上證指數為代表的權重藍籌風格表現更為穩進,2月以來累計反彈2.01%,而代表科技成長風格的創業板指同期則下跌超過6%。
金融藍籌獲顯著加倉
從行業上看,北向資金也在春節后出現了明顯的切換。數據顯示,銀行、非銀為代表的大金融板塊上周獲北向資金加倉幅度領先所有31個申萬一級行業。
具體來看,北向資金近期的加倉符合“穩增長”主線:大金融、有色金屬、交通運輸、建筑材料、公用事業等板塊均獲得加倉。其中銀行板塊近一周以及近一個月以來的凈買入額均位居所有行業首位。今年以來,藍籌股得到一定的估值提升,在市場波動中走出了較好的行情。
同時,北向資金繼續對漲幅較高的成長板塊減倉,科技股如計算機、醫藥生物、電力設備等板塊,上周均遭凈賣出。
從具體個股來看,自2022年1月1日至2月11日,招商銀行位列北向資金在滬深兩市加倉個股的首位。按照區間成交均價×持股數量簡單估算,招商銀行年內已獲凈買入86.75億元。
除招商銀行外,中國平安、興業銀行、平安銀行、華泰證券、江蘇銀行等個股獲北向資金加倉金額同樣顯著。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遭北向資金拋售超50億元,恒瑞醫藥、藥明康德、中國中免、兆易創新等均遭北向資金不同幅度的賣出。
海外貨幣緊縮難以“勸退”外資
2022年以來,由于全球貨幣政策緊縮預期不斷加強,部分市場觀點開始擔憂外資今年凈流入A股規模將極大縮減。
對此,中信證券策略團隊強調,上半年中美貨幣政策的階段性錯位之下,外圍貨幣收緊對A股影響主要在情緒層面,但實際影響有限。
中信證券表示,海外擾動可能影響外資增配A股節奏,但不改變增配趨勢。外資對人民幣資產配置偏好提升,源于2022年中國“低通脹+寬政策+合理權益估值”的市場環境依然優于歐美發達市場“高通脹+緊政策+高權益估值”的組合,更優于大部分通脹高企而增長疲弱的新興經濟體。
中信證券表示,盡管A股1月明顯調整,但北向資金背后的申贖較穩定。根據Eikon的統計數據,海外中國基金在春節前3周連續保持較大幅度的凈申購。
國盛證券同樣認為,盡管美聯儲加息周期可能對外資節奏形成一定制約,但“勸退”概率極低。該機構預計,未來伴隨著全面注冊制的推廣,以及期貨衍生品工具的豐富,國際指數的進一步擴容也有望提速,外資增配空間與潛力仍值得期待。2022年北向資金將貢獻3000億元左右凈增量。
中信建投證券的預測則相對謹慎,其預測2022年北向資金凈買入規模為2455億元,相比2021年的3507億元(預測值)有所減少。
兩融余額持續下降
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蕩下行。跟隨市場下跌,融資融券余額自1月17日開始連續減少,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月11日,市場融資融券余額為17140.53億元,較1月初減少1208.23億元,降幅達6.58%。
從過往數據來看,市場行情是兩融規模的領先指標,而節假日因素、投資者情緒等也可影響兩融規模。
廣發證券證券金融部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近期兩融規模的下降,一方面是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板塊下跌引發行情回落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春節長假前部分投資者選擇降低負債,減少利息支出。此外,由于打新收益率下滑,部分網下打新產品退出,也導致融券規模下滑。
德邦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吳開達進一步表示,絕對收益打新策略的最大風險就在于底倉的價格波動,有部分機構選擇通過融券、股指期貨等對沖鎖住底倉波動。因此,當打新收益下滑,這部分絕對收益投資者退出,也對融券及股指期貨持倉產生一定影響。
杠桿資金未現較大平倉風險
有市場人士關心,在近期A股的快速下跌中,杠桿資金的安全性如何,會不會因信用賬戶被強制平倉而帶來新的風險?
對此,記者采訪多家券商營業部了解到,目前券商兩融客戶的整體維持擔保比例均遠高于平倉線,風險總體可控,觸及兩融平倉及預警線的客戶數未現大幅上升,這與2015-2016年、2018年時的情況存在明顯區別。
受訪機構人士認為,近期兩融余額下降,是市場整體下跌、部分打新資金退出、節假日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部分投資者對兩融交易風險存有擔憂。
滬上一家營業部的資深投顧表示,這輪下跌的個股大多都是機構抱團股、基金重倉股,而持有“機構品種”的個人投資者實際占比并不高,因此,下跌對一些中小投資者的“殺傷力”遠遠弱于去年同期。
“公司觸及平倉及預警線的客戶數未出現大幅上升的情況。”廣發證券證券金融部相關人士說道,近期行情回落未導致市場流動性出現大幅萎縮,且熱門個股連續跌停導致投資者無法賣出的情況也未發生。客戶采取主動減倉,可提升賬戶維保比、解除賬戶強平風險,整體來看,杠桿資金尚未有較大平倉風險。
不少券商也在加強措施防范兩融風險,依據自身風控要求、內控制度及客戶風險偏好對警戒線、平倉線、追保線等作出相應調整。如1月14日,長城證券宣布新增緊急平倉線,新設的最低維持擔保比例為120%。
廣發證券也表示,近期市場回調,公司根據所制定的業務管理體系,持續進行日常擔保品管理和賬戶管理,同時針對發布大幅預虧的標的進行監控,通過折算率調整、保證金比例調整、賬戶壓力測試等防范業務風險。
融資客“抄底”新能源板塊
1月以來,融資凈買入額最大的5只個股分別是晶科能源、東方財富、寧德時代、藥明康德和勁嘉股份。從近期的盤面來看,相關個股股價多呈大幅回落,部分融資資金卻選擇逆勢“抄底”。
其中,寧德時代的股價自去年12月的高點至今回撤近30%,數據顯示,1月26日至2月8日融資資金曾連續多日大舉賣出寧德時代。不過,隨著股價一路下跌,融資客已從不斷拋售轉向逆勢加倉。
尤其是2月10日,寧德時代盤中大跌,股價一度跌破500元/股,但當日融資資金逆勢凈買入2.72億元,凈買入額排在所有兩融標的股第三位,僅次于藥明康德和東方財富。
從個股的融資凈賣出情況看,融資資金在減倉一些近期漲幅較好的金融類、周期類個股。
數據顯示,1月1日至2月11日,在融資凈賣出額排名前20的股票中,不僅有興業銀行、中國平安、招商銀行、中信證券等大金融板塊個股,還有陜西煤業、紫金礦業等周期股。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