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正 郭冀川 賈麗
刺激消費政策,各路資本爭相介入,老牌車企覺醒,智能汽車技術迭代升級,市場份額爭奪白熱化……新能源汽車領域巨變正在醞釀。
9月25日-9月28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成果展”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26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深入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促進新車消費。新能源汽車的熱度在不斷攀升。
隨著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以及消費者認可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了外資車企、老牌車企和造車新勢力三分天下的割據局面。
去年開始,幾乎所有的外資汽車品牌,都在中國推出了新能源汽車產品,但是受制于缺貨、價格居高等客觀因素,市場拓展較為緩慢。隨著各自主品牌的崛起,特斯拉一家獨大的局面逐漸被改寫。
老牌車企憑借著長期較好的口碑及品牌信賴度,持續發力轉型新能源汽車產業。新技術、新生產線層出不窮,在安全性提高的同時,更高能量密度的新材料不斷出現,消費者的需求得到積極響應,產品智能化水平及駕乘舒適度得到提升。
造車新勢力猶如雨后春筍,雖然品牌淘汰率極高,但是小米、華為、百度等巨頭跨界而來,借助資本市場之手,快速獲得了更便捷的融資渠道。同時,輕資產、重科技的生產思路,幫助活下來的企業站上當下科技制造的風口。
外資新能源品牌市場擴張乏力
特斯拉一家獨大時代面臨終結
“在汽車銷售上,必須具有授權的外資豪華車4S店,才可以售賣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奔馳一家4S店的負責人說,由于受到重重限制,目前外資新能源汽車要想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并不容易。
據了解,在北京,也僅有三四家奔馳4S店獲得奔馳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授權。而在這些店面中,新能源汽車的展車也不是隨時都可以看到。由于缺貨嚴重,很多店里都難以尋到新能源汽車展車的影子,更別說試駕了。
同時,由于授權難、“缺芯”等多方因素影響,目前外資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大多定位在中高檔,價位較高。
“EQC400的銷售價格在50萬元左右,定位純電動SUV,看的消費者不多,續航430多公里。明年奔馳有可能將推出EQA、EQB系列新能源汽車新品,但也存在不確定性。目前,外資豪華車的新能源車還是處于緊俏狀態,不太好買,車也少。”另一家位于北京北五環的奔馳4S店銷售人員稱。
記者在走訪的幾家奔馳、寶馬、奧迪、大眾4S店中看到,前來咨詢電動車的消費者并不多。
“外資豪華電動車性價比相對較低,配件貴,補貼又少,所以一般消費者更愿意選擇性價比較高的國產電動車。但是因為車型少,缺貨嚴重,市場供需完全不平衡,所以外資豪華電動車基本來一輛就賣出去一輛。這也致使在豪華車品牌中,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大大少于燃油車,目前純電動車銷量占比也就不到10%。”一位寶馬銷售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大部分外資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變速箱、發動機、芯片都靠進口,而部分關鍵零部件和芯片經常處于缺貨狀態,加之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不斷高漲,致使外資新能源汽車缺貨嚴重,價格居高。其在與主打性價比和智能化的國產新能源汽車較量時,就容易敗下陣來。
北方工業大學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部分外資企業或者合資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普遍比本土企業晚,這主要受補貼、開放性、重視程度等多方因素影響。與此同時,由于芯片短缺,導致外資和合資汽車的終端價格優惠幅度不如以前。在當下的環境中,外資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還是面臨諸多困局。”
同時,隨著國內自主品牌的步步緊逼,入局較早的外資車企也面臨著市場被持續割據的窘境,高速增長的新能源車市場基本被自主品牌拿下,曾經特斯拉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一家獨大,然而如今,“屬于特斯拉的時代正在離去”。
根據全國乘聯會的銷量數據顯示,在今天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除了上汽通用五菱與特斯拉表現強勢之外,其他自主品牌均表現亮眼。僅今年3月份,歐拉、奔奔、奇瑞品牌的新能源車銷量分別同比上漲了649%、558%、394%,而特斯拉漲幅為119%。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眾多外資品牌選擇的技術路線不同,日本、韓國汽車廠商還是走氫動力方案路線,不以純電驅動為主。”
據賈新光介紹,按歐洲排放標準,歐洲車企在新能源車上需要裝備大量后處理裝置,奧迪等高檔車品牌商尚可對付一陣子,像大眾這類經濟型品牌的車企,在成本上難以支撐。美國通用在新能源車上選擇從高端皮卡開始,但皮卡在中國銷量很少,所以除了特斯拉,其他品牌幾乎拿不出適合中國市場的車型。同時,在電池上,歐洲、美國、日本相關企業的生產能力存在短板,固態電池在短期內難以取得技術突破,成本也較高,阻礙了他們的新能源汽車發展。
老牌車企探索硬件突破
迎合消費者需求提升智能化水平
《證券日報》記者日前采訪時看到,一家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廣汽新能源體驗中心內,商家正在積極推出到店試駕等活動,來體驗的消費者也是絡繹不絕。雖然門店內放置了不少樣車,但是幾乎每一輛周圍都有消費者正在聽取工作人員的介紹。
據了解,目前廣汽推出的幾款車型當中,有的已經搭載了廣汽新研制的彈匣電池,安全性能卓越。該技術首次實現了三元鋰電池整包針刺不起火,攻克了公認的行業難題,重新定義了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標準。
在另一家比亞迪新能源汽車4S店內,銷售人員極力向記者推薦自家搭載刀片電池的車型。該銷售人員表示,刀片電池“不起火”帶來的安全性能十分理想,同時,能量密度可以達到140-160Wh/kg,價格相比三元鋰電池也更加親民。
對此,張翔認為,除了安全性以外,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技術就是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
“比如今年1月份發布的一款蔚來汽車,搭載固態電池,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還有特斯拉宣布的4860電池,能量密度也會大幅提高,主攻方向就是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這兩個方面。除了這兩個指標以外,還有一些新的技術路徑,比如固態電池中的石墨烯電池、鈉離子電池等等。”張翔說。
那么,除了安全性和續航里程,消費者在挑選新能源汽車時更在意哪些硬件條件呢?
一位前來廣汽體驗店試駕的消費者劉女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在家里只有新能源汽車的購車指標,此次購買也算是自己的第一輛車,雖然也會在意安全性,但是更考慮駕乘的舒適度。
“對于電動車,以前一直很謹慎,近幾年技術進步得很快,正好也排到了新能源車指標,打算買一臺。平時就在市區通勤和接送孩子開一開,所以舒適性一定要有保障,尤其是空間和車機的智能化。”劉女士進一步表示,現在很多新能源車都配備了360度無死角攝像頭和自動泊車系統,很符合自己的心理預期。
另一位消費者王先生的考慮則更加專業。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更在意新能源汽車的生產線是不是專為制造電車設計的,而不是市面上經常提到的“油改電”。
他認為:“有些老牌車企會因為成本原因,走‘油改電’的路線,將以前生產汽油車的生產線加以改造。由于這種改造基本不改變車輛的底盤和外觀,會導致生產出來的電車內部前后配重失衡,使得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顛簸加劇,甚至增加安全隱患。”
對此,張翔認為,一般消費者日常用車,并不會選擇在極限條件下進行駕駛,比如賽車,所以“油改電”車型的前后配重失衡問題,在日常開車過程中并不會體現出來。
“‘油改電’車型最大的問題是設計受到約束,不能放太多電池,甚至需要配合原油底盤做成異型電池,造成續航里程普遍較低,這是它最大的短板。同時,‘油改電’車型的軟件系統、人機界面甚至數字座艙,大部分會使用原來燃油汽車的系統,造成用戶體驗較差。而這種車型的優點是普遍比較便宜。”張翔進一步表示,大部分老牌車企比如廣汽、比亞迪等等,新開發的新能源車生產線,在車機智能化方面體驗較好,這一點十分符合消費者對智能化和“科技感”的用車需求。
造車新勢力積極打造科技屬性
借力資本市場再掀上市熱
“今年銷量明顯比去年高很多,消費者越來越認可新能源汽車,而且現在自主去官網下單的消費者也更多了。”蔚來汽車的銷售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由于汽車的智能科技功能較多,以前需要銷售人員指導客戶使用和體驗,但隨著人們對智能語音對話、AI導航和輔助駕駛功能越來越了解,往往只需要提示功能鍵位置,客戶就能很快上手。
對于科技屬性,造車新勢力可謂不遺余力。售價超過30萬元的蔚來汽車自然是配置齊全,而在北京南三環合生廣場的零跑汽車門店內,售價不到7萬元的新能源汽車也擁有豐富的科技功能。零跑銷售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企業的理念并不是把汽車當作簡單的代步工具,而是希望讓車主享受高科技汽車生活。
零跑汽車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專委會專家安光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說,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競爭與以往不同,已不再是動力裝置層面上的競爭,而是轉向汽車的科技屬性和服務能力的競爭。有些人比喻目前的汽車是有四個輪子的電腦,或者是移動辦公室,這并不為過,因為存在更廣泛領域的科技競爭,這也意味著這個市場能容納更多具有創新特色的車企。
頭豹研究院分析師陳夏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小米、百度、華為等企業作為互聯網行業的佼佼者,擁有大量的用戶數量以及數據,在軟件的設計上更具經驗,且具備品牌優勢,市場影響傳播度廣,為其汽車產品銷售積攢了基礎。
在北京大興商圈薈聚中心,華為門店內擺放著華為汽車生態伙伴的賽力斯牌新能源汽車。銷售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雖然華為不造車,但該品牌汽車的電機等核心技術源自華為,在智能出行方面更有華為的諸多“黑科技”,成為該款汽車的主要賣點。
賽力斯牌新能源汽車
《證券日報》記者與多位汽車消費者交流,他們大多在三四十歲,較為關注汽車性能和科技配置,往往更青睞造車新勢力品牌。其中一位告訴記者,他很期待小米汽車,但今年已經獲得了購車指標,所以將在現有的造車新勢力品牌中選擇。
今年上半年,理想ONE銷量同比增長217%,去年11月上市的哪吒V今年半年銷量就達到1.8萬輛,而零跑T03上半年銷量同比更是暴增1175%。
不僅銷量大增,資本的目光也快速聚攏過來。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除了已經上市的蔚來、小鵬和理想,哪吒汽車今年4月啟動D輪30億元融資并引入戰略投資者360,威馬汽車去年9月完成了D輪100億元融資,兩家企業都意欲在科創板IPO,零跑汽車也將在今年完成超45億元Pre-IPO輪融資。
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是一件燒錢的事情,高投資、慢收益是造車新勢力的典型特點,在這種情況下誰能夠獲取更多資金,誰活下去的機會就更大。
陳夏琳表示,在如今整體融資環境趨冷的背景下,上市成為造車新勢力融資的重要渠道。而在A股市場中,科創板上市是最佳選擇。首先,造車新勢力所處的新能源行業正好屬于科創板重點支持范疇,此外,科創板對企業的準入也更為包容,包括股權激勵規則也更為靈活。但科創板更青睞有硬核實力的科技公司,只有真正具備核心技術、財務良好、健康運營的造車新勢力才有可能在科創板上市。
“企業如果不能進行‘自我造血’,對于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不想看見的,他們希望自己的投資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內實現盈利。”陳夏琳認為,對于已經跨過年銷量3萬-4萬輛這一存活點后的頭部造車新勢力而言,基于市場對其的認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前景廣闊等背景,只要能夠保持銷量的持續穩健增長,市場也愿意給予一定時間讓頭部造車新勢力成長。
(編輯 上官夢露)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