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煒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為保證節目內容的持續供給,綜藝行業自救行為備受關注。在云授課、云蹦迪相繼上線后,2月份以來,云綜藝成為諸多平臺的選擇。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6日,目前各衛視、視頻平臺在播的采用云錄制模式的綜藝節目達14檔。CSM59城收視率數據顯示,2月24日,湖南衛視云綜藝《天天云時間》及浙江衛視《我們宅一起》收視率分別為1.037%、0.48%,均位于當日綜藝節目收視率榜單前十。
工業和信息化部互動媒體產業聯盟數字文化工作組組長、專家委委員包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各方紛紛推出云綜藝,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是利用云、互聯網技術在非人員聚集的場景下實現業務的模擬和開展。云綜藝的出現,雖然在場景和流程上存在諸多考驗,但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場機會難得的“練兵”,是技術、藝術融合發展的趨勢。
云綜藝扎堆上線
2月7日,湖南衛視率先上線《天天云時間》及《嘿!你在干嘛呢》;隨后,浙江衛視推出《我們宅一起》。網絡平臺方面,優愛騰齊發力,優酷力推《好好吃飯》《好好運動》,騰訊視頻上線《鵝宅好時光》,愛奇藝“宅家云綜”系列則涵蓋了《宅家點歌臺》《宅家運動會》《宅家猜猜猜》等多個題材。
“從節目內容還有形式來看挺有新鮮感。”有觀眾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本來疫情期間宅在家就有大把的空閑時間,“這類綜藝大多數就是明星自己拿手機拍攝在家做飯吃飯聊天的日常,看起來沒有距離感,比較有意思。”
從各節目的定位來看,《嘿!你在干嘛呢》節目組表示:“這是一檔‘三無節目’,沒有導演、沒有攝像、沒有演播廳。畫面也許不會太精致,但如果能為你帶去一束微弱的光,于我們而言就是巨大的意義。”而《好好吃飯》則直言,“疫情當前,絕大多數人足不出戶,為陪伴宅在家的網友們,傳遞一份有溫度的心意,給大家帶來更多治愈和愛的力量。”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目前已經播出的節目來看,“新奇感”和“陪伴感”是吸引諸多觀眾的主要元素。“受疫情影響,大部分人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都發生了改變,而云綜藝所展現的是明星日常化的生活片段,反而讓觀眾倍感親切和放松,有共情的點。”
“云綜藝天然就是直播,而直播自然帶來互動。”包冉向記者表示,以往的傳統綜藝模式都是從上千個小時的拍攝素材里剪輯出成片,但在云綜藝模式下,沒有太多的預先考量,反而更真實。“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次考驗,以往沒有這樣的場景來‘練兵’,可以說是疫情‘逼出來的嘗試’。”
上述業內人士同樣提到,所謂云綜藝,考驗的是平臺的快速反應和組織能力,聚焦內容表達和效果,相對弱化了拍攝手法、后期處理。公開資料顯示,《嘿!你在干嘛呢》準備期為5天,而《好好吃飯》從籌備到上線只用了不足48小時。“這樣的速度,放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
云綜藝未來何去何從
低成本高效率的拍攝模式,讓云綜藝在抗擊疫情期間全面鋪開。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播的采用云錄制的綜藝節目有14檔,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針對此次疫情場景推出的新型原創節目,另一類則是受疫情影響調整為云錄制模式的傳統王牌綜藝,包括《歌手·當打之年》《聲臨其境第三季》《天天向上2020》《王牌對王牌第五季》等“綜N代”。
相關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部分傳統王牌綜藝,本就計劃在一季度上線,有的甚至已經播出了幾期節目,按照排播計劃,目前只能轉為云錄制的形式。舉例來看,《歌手·當打之年》自2月7日開播,受疫情影響,在2月21日播出的第3期節目改為云錄制,選手在多地進行線上錄制,開啟“云競演”。
但在云綜藝廣受熱捧的同時,也有觀眾私下向記者表示,“像《歌手》這類高品質的綜藝,一大看點就是現場感,改為各自居家錄制后,以往由舞臺場地、專業設備、觀眾反饋所帶來的節目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因為舞臺不再是統一的,每個人的錄制環境和條件都不一樣,如何保證選手在相對公平的情況下完成競演,歌曲的呈現會不會受到影響,都是值得考慮的因素。”該觀眾提到。
對此,有不愿具名的從業者對記者表示,相比較來看,帶有競技性的綜藝節目,在改為線上云錄制后,會面臨更多挑戰,而日常生活分享類的內容則不受到錄制環境的限制。但其認為,“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云綜藝的出現是因為特定的時期和條件,僅從內容上看,目前在播的云綜藝基本圍繞做飯、家人互動、聊天等,形式較為單一,而僅依靠單一的日常互動,并不具備作為一檔節目的長久競爭力。”
“云綜藝在場景構建和沉浸感方面還有待提升。但這是行業第一次面臨這樣的場景,隨著技術、藝術的發展,其必將成為趨勢。”在包冉看來,云綜藝的出現,將為傳統綜藝模式注入更多新鮮、好玩的元素,使得綜藝市場迎來新的變化。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