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康殷 張騫爻
高新技術產業是海南繼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外,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在海南實地走訪中獲悉,通過吸引大企業入駐,提供配套環境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圈,成為海南吸引企業的妙招,目前已在多個片區體現出產業集聚效應。
科技企業戰略布局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國家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基地。
兩年前限購措施“凍結”房地產以來,海南在旅游和現代服務業之外,謀求在高新技術產業上的突破發展。而圍繞區塊鏈技術作為發展重點之一的海南生態軟件園,以及引入國外先進醫療技術的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成為海南高新技術發展的排頭兵之一。
近日,記者驅車30公里來到位于毗鄰海口市的澄邁,湖光水色,綠樹成蔭,一座座低矮的別墅式建筑安靜佇立在園區內,園區的另一邊是正在大興土木修建海南生態軟件園二期工程。“目前園區已有騰訊等入園企業5000余家,工作生活約1萬人。”海南生態軟件園管理局有關人士介紹說。
為了吸引人才,科技園耗資20億建成了國際化的12年制學校Ischool,該學校作為軟件園配套設施,為引進人才的子女提供優質教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教育界提倡父母與子女要保持足夠的親子時間,但一些特殊工作人群做不到按時上下班,于是學校提供7*24的托管服務,為互聯網加班人士解決后顧之憂。在解決人才子女教育問題的同時,這所學校也在廣納海內外高級人才。
據了解,海南生態軟件園2009年開工建設,一期規劃面積3000畝,二期14.5平方公里,是海南發展互聯網產業的主要載體和平臺。騰訊作為國內互聯網龍頭企業之一,在生態軟件園布局不少。記者走訪期間看到,在園區一期建有騰訊眾創空間(海南),園區二期則有規模更大的騰訊生態村。
海南生態軟件園只是海南省“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樣板區和試驗區,承載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早期安排政策重要任務”的11個重點園區之一。此外,文昌國際航天城、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口復興城互聯網產業園、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等都面向高新科技展開雙臂歡迎。早在今年3月,智能語音技術提供商科大訊飛就正式簽約進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為推動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翻譯服務中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平臺三亞中心、人工智能成果展示中心,共同合作建設崖州灣科技城智慧園區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投資約12億元的文昌航天超算中心今年4月開工后,現正開足馬力加快建設,力爭2021年交付使用。超算中心建成后將以航空航天為核心,搭建生命科學、生物醫藥、遙感遙測、氣象預報、工業仿真、風洞模擬等領域的計算服務平臺,實現“大數據+云平臺+超算中心”的國內最新的多功能、多場景應用。
醫藥科技先行先試
博鰲樂城是首個國家級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擁有國家九項突破性優惠政策支持,通過審批后可同步使用國際先進的醫療新技術、新藥物、新設備。同時,博鰲樂城先行區也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點園區之一。
根據目前的監管現狀,國外先進創新藥物及醫療器械進入國內市場,至少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由此導致全國每年大概有60萬人去國外求醫問藥。而樂城先行區使用的未經中國注冊、臨床急需進口的藥械的臨床數據,可以轉化為真實世界證據,將縮短產品上市時間,降低全球創新藥械進入中國市場的成本。
博鰲恒大國際醫院是首批入駐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的大型綜合性醫療機構。博鰲恒大醫院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借助海南自貿港政策落地,醫院將繼續作為國際醫療交流的重要平臺,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準,同時依托自貿港稅收方面的改革,加大引進特許藥品、特許器械和特許技術的力度,達到與國際醫療領域發展的“三同步”。另一方面,緊密配合自貿港和先行區關于國外一流大學在海南建立分校的有關政策,積極拓展醫院在醫教研等方面的全面提升,運用真實世界研究及產學研轉化,促進國際醫療成果進入中國市場的速度。
“在自貿港政策的激勵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博鰲恒大國際醫院及先行區將成為涵蓋國內及東南亞地區重要的區域醫療中心。”前述負責人表示。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