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
“國家持續加大支持航空航天產業的力度,對我國航空航天產業和商業航天企業發展將有積極的助力作用。”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偉剛11月4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提出加快壯大航空航天產業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是給整個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具有廣泛帶動作用
隨著政策以及多方因素的有利支持,我國航空航天工業已經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航空航天產業是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密集、附加值高,對經濟和社會具有廣泛帶動作用。
以商業航天產業為主的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今年4月份把空間基礎設施正式納入新基建的范疇,到《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里提到“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都充分表明航空航天產業是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志,是國家先進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有了國家的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和組織協調,我們商業航天產業能夠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和發揮技術進步的引導作用,加快產業發展,利用商業航天補充中國航天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性產業。”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表示。
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在產業創新發展和產業生態建設方面發展迅速,一些先進航天項目紛紛取得階段性進展,有力推動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
“從商業航天領域的角度來看,國際上SpaceX和Amazon已經走的很快,國內航天科工、航天科技集團和一大批商業航天企業都在蓬勃發展。”曾偉剛介紹道。
“商業航天將進入放量建設階段。”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考慮到我國在產業層面的差距,此次規劃中,樹立效率優勢和成本優勢的企業及科研院所將擔當主力,深度參與并直面挑戰。“頂層設計有望為整個行業帶來紅利,頭部企業將率先實現高速增長。”
具體該怎么做?微納星空相關負責人表示,商業航天具有靈活創新能力,因此要利用這一優勢強化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強化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發,突破重點領域,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切實提高商業航天產業的核心能力。
他進一步表示,作為高風險、高投入、高技術密集型行業,沒有國際合作,就談不上真正的發展。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是中國發展航天產業的基本政策,也是符合國際化趨勢的通常做法。充分利用政府間雙邊和多邊合作渠道,開展多層次、高水平的交流與合作,開拓國際市場,同時也為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注入活力。
“硬科技”企業直接發力
事實上,目前諸多上市公司的產品都有應用于航天航空領域。
安泰科技表示,航空航天是公司的主要服務領域之一,有包括稀土永磁、軟磁記憶合金、金屬多孔材料、難熔合金等多項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大飛機等相關產業。
核心技術與核心元器件的國產自主化,是保持航空航天產業穩健發展的關鍵。A股上市公司中不乏生產這些核心元器件的企業。比如,歐比特是我國宇航SPARCV8處理器SOC的標桿企業、立體封裝SIP宇航微系統的開拓者、衛星星座運營及衛星大數據應用領航者。三季報顯示,公司持續加大了衛星大數據板塊的投入,加大了衛星大數據業務的推廣力度,銷售費用增長88.95%。
如果說一些上市公司只是所生產的產品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那么,像中科天塔、九天微星、微納星空等諸多未上市的“硬科技”企業,則是在這一領域直接發力。
彭媛媛透露,九天微星將深度融合衛星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時,技術與市場雙輪驅動,實現從衛星、載荷、地面終端到行業應用的全產業鏈布局。
曾偉剛表示,中科天塔將繼續堅持加大研發投入,堅持“研發人才先行”的團隊構建思路。“去年我們營收1000多萬元,研發費用就超過了300萬元,未來五年還要繼續加大投入。”
“中國有60多年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航天史,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和孕育了航天特有的、獨立自主的完整產業鏈。”維納星空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技術團隊有著人均超過10年的航天研制經驗,在衛星產品保證可靠性的同時,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降低研制成本和縮短交付周期。
仍然期盼更多支持
在加快壯大航空航天行業發展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比如更多的政策、資金、技術的支持等,并且是“一個都不能少”。
曾偉剛表示,首先是加快支持政策的細化和落實,讓企業不只是以十四五規劃為指引,而是有具體的政策細則去落實日常工作,真正加快企業的發展;其次是加大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對于有明確的科研成果轉化的、知識產權、研發團隊占比高的、研發費用投入大的商業航天企業,繼續降低貸款門檻、降低利率;第三是鼓勵國企、科研院所與商業企業合作,充分發揮資源優化配置的優勢,讓人才、技術、市場各展所長,推動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早日進入百花齊放的狀態。
彭媛媛提出,降成本,拓應用,提效率。對此,她解釋道,從全球范圍來看,以低軌衛星為引擎的商業航天處于建設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組網服務能力,需要巨量的資金、穩定的技術以及發射資源的支持。
“當前,商業衛星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應用側。”彭媛媛說,快速部署地面終端的開發,加快企業端用戶的應用示范,突破產業化的前期瓶頸,從而反哺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全產業鏈“齊步走”,是最迫切的命題。
微納星空相關負責人認為,為適應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需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統籌長期產業能力的建設,形成具有較高集中度的產業集群。同時,通過參與重點產業項目,例如國網工程及“鴻雁”等國家級星座組網計劃,才能更好地完善航天產業鏈條。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