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臧曉松
電子雷管行業正在迎來爆發期。
2021年12月,工信部明確給出全面使用數碼電子雷管的時間節點:2022年6月底前停止生產、8月底前停止銷售除工業數碼電子雷管外的其它工業雷管。
“民爆第一資訊”數據顯示:2021年電子雷管累計產量為1.6億發,同比增加39.7%。電子雷管產量占比提升至18%。無錫賽米墾拓微電子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孫旭濤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預計到2022年底,市場上有望實現電子雷管的全面替代。截止十三五末,我國電子雷管生產許可能力為5.35億發,預計到2024年,國內電子雷管生產許可能力將達到10億發。
如今,上市公司之間的電子雷管生產許可產能“爭奪戰”仍在持續,上游芯片企業訂單已經開始增加。
這個龐大的市場,也引發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在這其中,保利聯合成為“最閃亮的星”。截至2月10日收盤,保利聯合已斬獲七連板,累計漲幅達到94.86%,壺化股份、金奧博等股價近期也連續上漲。
電子雷管將實現全面替代
2006年,電子雷管首次進入中國市場。
當年6月份,被譽為“天下第一爆”的三峽工程三期上游碾壓混凝土圍堰實施爆破,三峽工程開始正式發揮防洪作用。這次爆破所用的2534發雷管,全部是從澳瑞凱公司進口的電子雷管。
“當時電子雷管售價非常高,接近100美元/發。”孫旭濤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國內雷管廠家在政策鼓勵下,紛紛開始研制電子雷管,并最終實現對進口電子雷管的替代。
在過去的幾年里,國內雷管廠家持續迎來政策紅利。
2018年12月,公安部、工信部發布“關于貫徹執行《工業電子雷管信息管理通則》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機關、民爆行業主管部門聯合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大力推廣應用電子雷管,確保實現2022年電子雷管全面使用的目標。
2021年12月,工信部發布《“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業安全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給出全面使用數碼電子雷管的時間節點,即2022年6月底前停止生產、8月底前停止銷售除工業數碼電子雷管外的其它工業雷管。
國內雷管廠家在政策鼓勵下,紛紛開始研制電子雷管,并最終實現對進口電子雷管的替代。據“民爆第一資訊”數據顯示,2020年電子雷管產量為1.17億發,較2019年度的0.60億發實現了大幅增長,占工業雷管總產量的12.24%。2021年電子雷管累計產量為1.6億發,同比增加39.7%,電子雷管在工業雷管產量占比達到18%。“預計到2022年底,其它工業雷管都將使用完畢,不會在市場上流通了。”孫旭濤向e公司記者表示,上述文件將帶來整個行業的顛覆性變化。
光大證券研報認為,市場傳統雷管每年用量約10億發~12億發,假設未來電子雷管100%滲透,按15元計算,電子雷管市場空間將達到150億元~180億元。
民爆企業爭搶許可產能
近年來,我國通過提高安全準入門檻、推動重組整合、推廣工業數碼電子雷管等措施,大力化解過剩產能。2021年12月,工信部安全生產司司長副司長卞明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爆企業數量已由“十三五”初期的140多家減少到71家,但企業數量仍然過多。工信部將持續推進企業重組整合,把生產企業數量減少到50家以內。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工信部2018年11月發布的《關于推進民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起爆器材工業雷管提出了置換比例的要求:將普通雷管轉型升級為數碼電子雷管的,按10∶1比例將普通雷管產能置換為數碼電子雷管產能;對于拆除基礎雷管生產線的,拆除部分產能置換比例調整為5∶1;對拆除整條雷管生產線的,拆除部分產能置換比例調整為3∶1;對于撤銷生產廠點的,撤銷部分產能置換比例調整為2∶1。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國內民爆行業的上市企業掀起并購潮,希望借此搶占電子雷管許可產能份額。
保利聯合(002037)2018年公司收購盤江民爆100%股權,開源爆破94.75%股權,銀光民爆100%股權;2021年12月,公司簽訂收購河北衛星70%股權的相關合同,后者是河北省最大的雷管生產企業,雷管生產許可產能1.13億發,其中電子雷管許可產能1300萬發。
雅化集團(002497)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電子雷管產能5000多萬發,產銷量均位于全國第一,“未來也將積極響應工信部要求,積極擴大電子雷管產能,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
廣東宏大(002683)擁有8000萬發雷管產能,其中電子雷管產能為2000萬發。國泰集團(603977)工業數碼電子雷管產能為1630萬發,并表態將適時新增電子雷管產線。
凱龍股份(002783)2月10日表示,目前公司有近2000萬發非電雷管產能,3860萬發電子雷管的產能。
金奧博(002917)目前擁有年產能1.67億發工業雷管,其中控股子公司山東圣世達已完成對泰山民爆的并購,成為山東省雷管產能最大的企業。公司在互動平臺表示,除了現有的1300萬發數碼電子雷管產能外,目前正在推進雷管產線并線改造及將其余普通雷管產能置換為電子雷管產能事項,實現擴能擴產。
壺化股份(003002)目前具有5880萬發數碼電子雷管許可產能。
南嶺民爆是國內民爆行業的骨干企業,公司現有電子雷管產能2800萬發,2021年全資收購民爆企業易普力,工業雷管許可產能將達2.84億發。公司在互動平臺表示,正根據行業政策進一步調增電子雷管產能,優化產能結構。
上游芯片訂單增加
截至十三五末,我國電子雷管生產許可能力為5.35億發,已獲得生產許可的生產企業有33家,其中有26家生產企業已投入生產。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雷管市場推廣應用的相關精神,預計到2022年,國內電子雷管生產許可能力將達到10億發。
電子雷管企業享受政策紅利的同時,上游電子雷管芯片(即電子延期模塊)企業同樣從中受益。業內人士分析,電子雷管芯片市場將快速上量,預計2023~2024年國內市場電子雷管用量約10億發。按照電子雷管芯片單價5.5元/顆,預計本土市場短期快速增長至50億以上市場規模。
目前,全國研發、生產、銷售電子雷管延期模塊的企業約二三十家,從出貨量、行業占有率來看,主要包括融硅思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貴州全安密靈科技股份公司、無錫力芯微(688601)、無錫盛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鯤程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公司中,力芯微是目前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力芯微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是雷管芯片的主流供應商之一。得益于國家關于數碼雷管推廣政策,訂單需求量增加。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獲悉,力芯微從2006啟動電子雷管芯片研發,2010年推出第一款實用型電子雷管芯片,2015實現芯片模組出口并完成國際認證,2020開發高性價比、高可靠性模組,出貨超千萬顆。此后,力芯微成立控股子公司無錫賽米墾拓微電子有限公司專項推進電子雷管項目。
無錫賽米墾拓微電子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孫旭濤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目前公司電子雷管芯片年產能為3000萬發,2022年預期提升至5000萬發,“如果6月份爆發上量比較快的話,我們也會進一步擴產”。他表示,得益于力芯微自身的生產能力,公司在技術及材料供應等方面都不存在問題。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