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未來貨幣政策將更多使用價格型工具,流動性管理將是關鍵中的關鍵
■本報記者 閆立良 傅蘇穎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寬松貨幣政策可能造成高通脹,或導致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和其他領域的資產泡沫。”3月26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貨幣政策的‘度’”分論壇上指出,但這是政策權衡的結果,因為目前的政策重點是使經濟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復蘇,所以即使貨幣政策會造成如此后果,也不得不這么做。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人民幣利率市場化不斷向前推進,貨幣政策框架以及工具使用正處于改革和調整中,未來貨幣政策將更多的使用價格型工具,調整利率將被視為更加重要,而這其中,流動性管理將是關鍵中的關鍵。
“我們最好不要陷入依賴‘直升機撒錢’的困境。”周小川強調,現在隨著貨幣支付的數字化,現鈔使用大幅下降。貨幣儲存在電子賬戶中,或者以數字貨幣形式流通,就可以真正實現負利率。只有這樣,在嚴重通縮和經濟衰退的極端情形下,負利率才是可行的,也優于“直升機撒錢”的政策選擇。
周小川在會上還指出,在實施多年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之后,本輪政策周期已經接近尾聲。為應對金融危機,中國自2008年9月份起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2010年下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宣布回到穩健的貨幣政策。但考慮到全球經濟仍復蘇乏力,歐洲又發生了主權債危機,其他國家也面臨著挑戰,因此,中國采取漸進的方式向穩健的貨幣政策回歸。現階段,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央行依然面臨著許多挑戰。但大方向上,大家都意識到了貨幣政策所面臨的局限,是時候考慮如何以及何時退出量化寬松的問題了。
的確,在銀行業即將迎來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從嚴后的首次“大考”之時,央行“滴灌式”出手也反映出容忍度的明顯增強。
繼23日僅在公開市場開展了300億元逆回購操作之后,央行24日發布公告稱,隨著月末財政支出力度加大,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處于較高水平,當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李奇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兩日市場偏緊的資金面有所放緩,公開市場操作不投放說明央行貫徹去杠桿的意圖還是很明確的,考慮到MPA還有流動性覆蓋率(LCR)等監管指標的壓力,月底可能流動性還會緊一次。
對于即將到來的銀行業季末“大考”,在趙錫軍看來,為了保證市場流動性的平穩過渡,央行或約談大銀行來穩定市場的流動性,個別小銀行或存在壓力,如果市場真的會出現市場所擔心的系統性流動性風險,央行或出手來平滑流動性波動,但實則可能性不大。
23:37 | 金杯電工披露半年報 電磁線業務成... |
23:37 | 托普云農擬設立人工智能子公司 深... |
23:37 | 核心業務發力 國邦醫藥上半年凈利... |
23:37 | 小金屬相關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普遍... |
23:37 | 三大航司支持航旅縱橫開展機票直銷... |
23:37 | 山金國際擬赴港上市 持續推進全球... |
23:37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7 | 沈陽廢除8項房地產政策文件專家:... |
23:37 | 杭州7月份土拍收官偉星房產溢價28.... |
23:37 | 中國IP玩具受追捧 企業加速“出海... |
23:37 | 奧來德:闖出OLED國產路 |
23:37 | 螞蟻數科發布金融推理大模型 助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