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傅蘇穎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6月14日在參加“2018陸家嘴論壇”時表示,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郭樹清表示,我國現階段的金融問題具有極大的特殊性。總的歷史背景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興市場經濟、“三期疊加”,同時處于市場化、國際化不斷深入,經濟增長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特定時期。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我們面對的矛盾更為復雜,有些風險的形成有著深遠的歷史原因,必須以更積極的態度處置各類隱患,以經常的“小震”釋放壓力,避免出現嚴重的“大震”,總體上要用事先的而不是事后的、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整體的而不是零散的方法,去矯正各種偏離,及早恢復經濟金融平衡。
郭樹清在會上列舉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中的經驗,底線思維防患未然,穩定大局逐步加嚴。他指出,中國自古就有“治未病”的醫學思想,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也需要樹立預防為主的意識,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努力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和早期階段。
郭樹清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治理金融業內部層層嵌套、自我循環,必須充分考慮機構和市場的承受能力,在保持國民經濟列車平穩運行中拆除“炸彈”,防止出現“處置風險的風險”。
郭樹清還提出,要抓住時機攻堅克難。他指出,去年以來,銀保監會督促銀行利用當前撥備較充足的有利條件,做實貸款分類,真實反映信用風險。目前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近120%降至100%以內。同時鼓勵銀行綜合運用壞賬核銷、現金清收和批量轉讓等手段,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2017年以來共處置不良貸款1.9萬億元。“有的觀察家將這些行動解讀為銀行的負面訊息,恐怕不太合理。”
郭樹清表示,在充分看到成績、樹立必勝信心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還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包括相當多的金融機構仍然存在“壘大戶”情結,不少企業高度依賴債務投入,各類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沒有真正打破,“預算軟約束”“投資饑渴癥”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市場化法治化破產機制遠未形成等。
為此,郭樹清認為,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征程上,需要著力解決一些領域滯后的問題,加強薄弱環節。當前需要優先考慮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快企業結構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處于膠著狀態,必須求同存異,尋找最大公約數,建立健全企業、銀行、政府各方責任共當和損失分擔機制,加快“僵尸企業”退出,加快困難企業重組,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同時,要注意防止生產過剩,形成新的庫存。
二是妥善處理企業債務違約問題。市場經濟下出現債務違約十分正常,相比國外,我國企業債務違約率總體仍然較低。到2018年5月末,企業債券違約后未兌付金額,只占存量信用債總金額的0.43%。要遵循市場規律,實行差異化金融政策,對于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的企業要堅決退出,對于出現暫時經營困難的企業,相關各方要加強溝通協商,采取積極措施共同努力,幫助其渡過難關。
三是大力推進信用建設。金融機構作為信用中介,要帶頭講誠信,真實反映資產情況,真實披露相關信息。企業要依法披露自身信息,特別是對債權人更要及時、全面、準確地通報經營狀況。去年以來發生債務危機企業提供的教訓是,必須防止四處借貸、盲目擴張。一旦出現償債困難,應主動作為,及時調整經營結構,收縮產業鏈條,提高償債能力。各地區各部門都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依法依規增進信用信息共享。
四是努力解決違法成本過低問題。無論是金融企業還是非金融企業,都要認識到,做假賬就是違法犯罪。所有投融資活動都要在陽光下進行。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仍然存在著大量的媒體網絡虛假廣告,誤導性宣傳,欺騙性投資咨詢和理財顧問,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的公害。究其原因,說到底還是處罰太輕,不足以形成震懾,這種局面必須改變。要加大懲戒力度,對違法違規者必須嚴懲,必須讓他們付出沉重代價。
五是合理把握金融創新與風險防范的平衡。金融創新有利于滿足金融消費者多層次、個性化需求,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也要有利于金融風險防范。對于不當創新、過度創新等行為,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制止。對于假創新、偽創新現象更要及早揭露,及時處罰。
六是加強機構投資者隊伍建設。持續培育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強化金融機構的專業化分析研究能力,努力促進一流水平投資銀行的形成。資管新規和即將發布的理財業務監管辦法,有利于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壯大,有利于投資資金的優化配置,有利于解決直接融資比重過低問題,有利于整個金融體系“開正門、堵旁門”,加速走向規范化、透明化和法治化。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一定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