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誠信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6月份以來,中國證監會發布了兩批共77名資本市場“老賴”名單。7月1日,修訂后的《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辦法》施行,成為中國證監會制定的首部資本市場誠信規章。
商務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韓家平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作為企業中的佼佼者,應該作為合規履約的典范。抓上市公司誠信建設就是抓住了關鍵少數,對整個社會信用建設意義非常重大。但上市公司誠信建設方面也存在履約不足和信息采集難等難點,為此應該建立資本市場誠信第三方評價機構。
“老賴名單”顯效
“這個案子拖了三年,從基層法院打到中級法院,再到省高院直到最高人民法院,反復十次判決都認定對方敗訴。可是對方卻拒不執行,連法院的判決寄給他們,他們都不收。”近日,深陷與某上市公司子公司租賃糾紛的宜昌某商場老板蔡輝,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大倒苦水。
不過,6月中旬,該上市公司子公司現身最高人民法院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俗稱“老賴名單”,這讓蔡輝看到了糾紛解決的曙光。
6月1日,證監會將第一批31名資本市場“老賴”名單在“信用中國”網站上公示后,7月2日,證監會發布第二批46名資本市場“老賴”名單。包括逾期不履行證券期貨行政罰沒款繳納義務和上市公司相關責任主體逾期不履行公開承諾兩類主體。上述被公示人將在一年內限制乘坐火車高級別席位和民用航空器。
這是繼“上市公司誠信檔案”、失信“黑名單”制度之后,資本市場誠信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表示,此舉是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新懲戒新舉措,有利于夯實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誠信基礎。今后,證監會將例行按月公布名單,持續依法懲戒資本市場的老賴行為。
兩批“老賴”名單中有許多投資者耳熟能詳的名字,包括樂視創始人賈躍亭,湘鄂情創始人孟凱,發布1001項奇葩議案的鮮言、股市黑嘴廖英強、前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等,“老賴”們所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已經摘牌的昆明機床,正在退市的金亞科技等。
德恒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波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對上市公司的信用影響較大,公司年檢、融資信貸等方面均可能受影響。
“老賴”名單公布后,懲戒效果初步顯現。證監會表示,在首批“老賴”名單公布后,6月下旬,當事人楊某某主動聯系派出機構,繳納拖欠一年多的罰款。證監會依規將其從名單中移除。邢某、錢某某、楊某某等人主動繳納全部罰款,證監會依規不再將其列入擬公布名單。而第二批老賴名單亮相才3天,易事特7月5日公告稱,公司實控人何思模已按照決定書向證監會足額繳納罰沒款1.28億元。
信披違法失信占比高
查看證監會兩批老賴名單,不少金融機構高管當時處罰書罰沒金額才1萬、3萬,卻因逾期不繳納罰款“上榜”。有投資者提出疑問,“為什么他們寧愿上老賴名單,連幾萬元罰金都不愿意交?”
“這么小的金額肯定不是能力問題,就是一個意識問題。過去失信成本低,所以很多人不是很在意,起不到懲戒作用。而單靠證監會一個部門,對失信人懲戒也沒有很多手段。”韓家平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而失信被執行人聯合懲戒,加大了失信成本。失信人被列入黑名單后,并沒有增加對他罰款的金額,但是對他出行造成不便,并且通過公示報道對他形成無形的壓力。通過聯合懲戒的方式,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韓家平介紹,上市公司的失信行為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違法違規,即違反一些法律法規的規定。另一個是不履行合約,合規性存在問題。尤其是違法失信,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失信行為。
近日,證監會公布了2017年資本市場誠信狀況。從違法失信行為情況看,信息披露違法失信行為占比47.4%,內控管理違法失信行為占比21.5%。
從違法失信主體情況看,2017年度存在違法失信記錄的機構共1072家。其中,以上市公司相關主體、私募基金管理人相關主體和非上市公眾公司相關主體為主,約占全部違法違規主體的60.2%;2017年度存在違法失信記錄的個人共1716人。其中,以上市公司董監高等相關人員為主,占比54.0%。
市場人士表示,有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長期占用資金、違規擔保,卻用巧妙的“財務戲法”粉飾業績;有的金融機構出爾反爾,在履行分紅、資產重組、業績披露、減持承諾等方面視法律法規為兒戲,屢次欺騙監管部門和投資者。這些長期以來為投資者深惡痛絕的行為,將面臨“寸步難行”的處罰。
持續推進誠信建設
截至目前,國家發改委聯合有關部門已簽署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36個,制定聯合獎懲措施100多項,初步建立起“發起—響應—反饋”機制。
韓家平認為,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本身就應該接受公眾監督。而且上市公司作為企業中的佼佼者,應該作為合規履約的典范。抓上市公司誠信建設就是抓住了關鍵少數,對整個社會信用建設意義非常重大。
不過,他表示,目前上市公司誠信建設方面存在兩個難點,一是企業自身的履約意識還不夠強,二是對于失信信息的采集和披露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為此,韓家平建議,一方面,通過聯合懲戒等制度措施,加大上市公司的失信成本,提高其誠信意識;另一方面,企業內部應該建立一套誠信的管理體系;最后,應建立證券市場誠信評級體系,為了有效監督各個機構的誠信行為,應成立第三方評價機構。
某航空公司高管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民航局發布了相應的黑名單管理制度以后,公司領導高度重視,要求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誠信管理體系。對公司本身、員工、甚至客戶、供應商進行管理,對可能發生的失信風險提前預警。“因為列入失信黑名單后,要保留一定時間,對企業的聲譽、品牌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他說。
證監會等監管部門資本市場誠信建設步伐正在加快。除了公布“老賴”名單外,修訂后的《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辦法》7月1日起施行。《管理辦法》將誠信信息使用機制融入分類監管、行政許可、日常監管等行為中,以實現正向激勵。此外,要求建立主要市場主體誠信積分管理制度,對各類市場主體實施誠信分類監督管理。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