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上海地區產生177.3億元的消費,錢都花去哪兒了?年貨年宴樣樣配齊,一囤可到正月十五。
“反向春運”、90后的孝順紅包、旅游過年……上海的春節似乎有點不一樣。然而,不變的還是那個年味,老上海的餐桌、熱鬧的科技廳……這背后的關鍵詞還是團圓。
網購年夜飯成了新寵
臨近大年三十,上海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大包小包采購年貨的人們。在南京東路上置辦年貨的蔡阿姨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推薦了上海老牌子“新雅粵菜館”的各色菜肴:“像大蝦仁、耗油牛肉、漕溜魚片、魚香肉絲是老上海餐桌上的主角,我每年都來一次,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情懷。”
節前各大老字號商店賓客盈門。在美新點心店門口,吳奶奶為了讓一家人在除夕夜品嘗香甜軟糯的八寶飯和現做的手工湯圓,在近百米的隊伍中已等上了一個小時,“就為了上海味道呀,春節難得碰碰頭,年前備貨可以撐到正月十五了。”隊伍那一頭,點心師們一刻不停,記者看到,一邊剛做好就賣脫銷了。
“大年初一一到,街上連張餃子皮都買不到了。”站在菜市場門口的鄒大爺一拍大腿,只好悻悻而歸:“今年的年夜飯第一次去飯館吃了,和小輩們吃吃飯熱鬧熱鬧,一頓也不低,千元是起步。”
春節期間,享年宴、開心守歲還是上海人心中不變的年味。據上海市商務委抽樣調查數據,85家樣本餐飲企業除夕吃年夜飯平均每桌消費2981元,銷售額同比增長16.1%。
傳統與新潮相互碰撞的“上海年味”讓網購年夜飯成了新寵。天貓發布的《中國人年夜飯消費報告》顯示,江浙滬地區“網購半成品年夜飯”消費需求旺盛,上海老字號“新雅”位列半成品菜銷量排名前五。
在春節期間,南京西路、南京東路和陸家嘴無疑是消費金額最高的地標性商圈。南京路步行街上的第一食品商店,春節期間人氣爆棚,推出的年貨大集匯集各式零食、年夜飯食材和春節禮盒;第一百貨商業中心內,福袋、剪紙、捏面人、中國結、寫春聯、猜燈謎等民俗活動透著十足的中國味;亞洲首展“成功之母博物館”則用國際當紅IP來吸引年輕消費者。
在人民廣場,不少留學生來感受上海的新年氣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在來福士廣場,他們正在用觀光、購物和享用美食的方式度過春節,“我還以為過年期間大街上會空蕩蕩,結果沒想到人很多,非常熱鬧。”
孝心“消費”占大頭
春節期間,一張2018年“全國壓歲錢地圖”上了熱搜,上海以平均單個紅包1600元排名全國第三。一如年少時接過長輩的壓歲錢,如今的90后也到了敬老愛幼的時候。
據微信官方發布的數據,除夕至年初五,全國共有8.23億人收發微信紅包,90后首次成紅包主力軍。“從上班第一年起,給長輩們包紅包已經是我們家約定俗成的禮數。”家住長寧區的沈路在新年里給父母包了2000元,將祝福的話裝進紅包里,“雖然他們每次都說不要,但這是兒女初入社會表達感謝的最直接心意。”
2月6日,農歷大年初二,是姑爺拜丈人走親訪友的日子。記者在浦東新區的一家咖啡店遇上了帶著三個孩子來消費的陳先生,據觀察,從購買蛋糕飲料到挑選新年禮物,陳先生在女兒和兩個侄子上的花費已經達到1500元,“如果要說給四老和親戚好友的禮金,過年期間的開銷起碼也得在8000元左右。”
稍晚時候,王女士一家走進咖啡廳后在記者對面坐下。據他們所說,年初二想來拜訪一下以前單位的同事,但是正好他們家今年去外地旅游了。一位同事給王女士發來了全家在大明山滑雪的照片,王女士表示,今年倒是有很多人舉家旅游過年。
不少上海人帶著老人邊團聚邊旅行成為今年的新亮點。一邊是上海人熱衷出滬旅游,一邊是外城人喜歡到上海購物,2019年的上海春節消費呈現出“來來往往兩頭熱”的特點。
今年“反向春運”再被提及,父母從老家到孩子們所在大城市的潮流慢慢掀起,父母與子女相約到目的地“團圓旅行”更成為一種新的過年方式。據中國旅游研究院與銀聯商務聯合發布的《2019春節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旅游過年逐漸成為新民俗,春節期間上海地區人均旅游消費金額排名全國第一。
“觀展”尋年味成潮流
這個春節,上海的科教場館持續火爆。據統計,春節七天,上海市主要旅游景區點共接待游客509.2萬人次,同比增長15%,實現旅游收入66.2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上海全市29家美術館、84家博物館相繼對公眾開放,分別接待游客14萬人次和59.56萬人次。
2月8日,上海科技館開館一個小時即觸碰限流警戒,再次創單日客流歷史新高。上午10點剛過,上海科技館門口已經聚集了密密麻麻的人群,館內,依然是排長龍、人山人海。豬年生肖展、地球家園、機器人等熱門展區都是人頭攢動,四個影院的電影票也幾乎售罄。
春節最后一天,上海海洋水族館在開館前還聚集了大量的參觀者。“桃花流水鱖魚肥”“半夜鯉魚來上灘”,今年春節上海海洋水族館將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的關于魚的詩詞與“新春魚”特展相結合,匯集了八種詩詞中的魚類。“過個文化年”是上海春節親子活動的主題詞。
“春節期間,陪兒子呆在場館里寓教于樂也挺有意義。”即使沒有出游的計劃,姜姿燁也將自己的假期活動安排得滿滿當當。除了陪伴家人外,看演出、看電影成為了過年的不二選擇。據統計,上海12個專業劇場共上演了26臺劇目55場演出,觀眾約5萬余人,票房收入約1166.9萬元,同比增長25%。
不僅如此,每年春節檔也成為電影集中上映的黃金檔期。而今年,被廣大網友評為“國產科幻里程碑”的《流浪地球》也激發了上海市民觀影的熱情。在南京西路的大光明電影院,來觀影的人們絡繹不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看了年初五的出售情況,《流浪地球》的上座率都在90%以上,甚至有100%滿座。
根據貓眼電影統計數據顯示,除夕至正月初五期間,SFC上影、萬達院線等38家影投企業在全市共實現票房1.99億元,觀影人數達到428.3萬人次,場次人均數46.5人,高于全國場次人均10.7%。
老字號品牌備受青睞、網紅地標好評如潮、民俗營銷人氣爆棚……春節期間,消費市場紅紅火火、購銷兩旺。隨著正月十五的臨近,誰說上海過年即空城?城隍廟里萬人游園看花燈的場景可是一年也不見少。
20:28 | 佳隆股份:公司的醬油產品可借助公... |
20:28 | 佳隆股份:公司的醬油業務正在按計... |
20:28 | 佳隆股份:公司醬油產品預計下半年... |
20:28 | 佳隆股份:企業的經營業績受經濟環... |
20:28 | 江波龍: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股... |
20:28 | 江蘇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20:28 | 潔美科技: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 |
20:28 | 津膜科技:5月12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0:28 | 凱中精密:截至4月30日股東人數為3... |
20:28 | 立昂技術:截至4月30日股東總戶數... |
20:28 | 聯創電子:二級市場股價波動受宏觀... |
20:28 | 聯創電子:截至2025年4月30日收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