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興安
11月5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發布通知,對2019年11月5日至2019年11月10日期間舉辦的第二屆進口博覽會展期內銷售的合理數量的進口展品(不包括國家禁止進口商品、瀕危動植物及其產品、國家規定不予減免稅的20種商品和汽車)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按應納稅額的70%征收。
一年來,稅務部門高質量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推出一系列便民辦稅新舉措,讓越來越多的中國進出口企業有信心、有底氣,通過進口博覽會平臺享受先進的產品和服務“大餐”,向世界展示中國的良好形象。
減稅降費
推動進口企業轉型升級
參加此次進博會的江西贛州澳克泰工具技術有限公司財務經理廖光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進博會期間一些數量合理、符合條件的進口展品將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按應納稅額的70%征收,能節約不少進口成本。
近年來,這家外向型企業在稅收政策的扶持下發展迅速。“2018年以來,我們企業1億元的留抵退稅全部到賬,極大緩解了資金周轉壓力,也讓我們這次進博會之行更有底氣。”廖光建說。
進口博覽會不僅讓國內企業購買進口商品和服務更便利,也讓企業在國內市場的銷售大幅提高。
“首屆進口博覽會,我們采購了馬來西亞烘烤椰子塊,并定制為自有品牌,目前已有穩定的消費客群,銷售形勢向好。”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張慧雪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公司今年僅增值稅就預計減免560萬元,減稅降費讓企業有了更多資金持續優化商品結構,提升競爭力。“我們決定繼續參加第二屆進口博覽會,加大采購量和品種。”
在進博會的溢出效應和減稅降費的助力下,更多的進口企業成為國際貿易的參與者和受益者,不斷提檔升級。
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出口企業累計享受減稅2742億元,同時受出口退稅率兩次提高的利好,出口企業增加出口退(免)稅409億元。
“從前三季度企業減稅情況看,減稅降費使出口企業受益明顯,經營壓力得到了有效緩解。”國家稅務總局減稅辦常務副主任、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表示。
提前服務
穩定進出口貿易信心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外向型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進口博覽會正是展示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穩定進出口貿易的最好“標志”。
“得知我們要隨交易團赴上海參加進博會,稅務部門組織了專家團隊主動上門,提前為我們做相關稅收政策講解。”永恒力叉車市場部總監鮑文彥說。
作為首屆進博會的“網紅”展品,永恒力叉車的“跟屁蟲”水平式揀選車ECEEasyPILOTFollow以其獨特的外觀和卓越的性能在去年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該企業不僅成功簽約首屆進博會的首單,更是在展會期間與各類客戶建立合作,拓寬了公司的銷售渠道。
今年5月份,黑甜(福建)實業有限公司于發現進口休閑食品取得的2份海關繳款書無法抵扣,稅款合計13.8萬元。
“我們做貿易的資金流動大,每一筆錢都很關鍵,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就很著急,馬上就向主管稅務部門反映。”黑甜(福建)實業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江麗金介紹,“稅務部門立即組織專人對接,迅速反饋是因為被其他企業誤操作導致出現數據重號,解決問題的速度讓我驚嘆”。
稅務部門全力支持外貿發展,充分發揮出口退稅的職能作用,持續簡化出口退(免)稅流程,打出落實“互聯網+便捷退稅”“無紙化退稅申報”等系列便民舉措,出口退稅辦理進一步提速增效,使納稅人享受到“流程更優、環節更簡、耗時更短、效果更佳”的辦稅體驗。
今年以來,稅務總局持續簡化涉稅事項辦理程序,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減輕辦稅負擔,提高服務效率。特別是11月1日起,《全國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范》(3.0版)和《稅收征管操作規范》在全國范圍內施行。進一步減少各類辦稅證明、簡化辦稅流程、壓減辦理時間等,統一業務標準,簡化征管流程,實施后將實現業務事項和報送資料精簡近50%,表證單書精簡超過20%。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表示,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對于穩定市場預期、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擴大對外開放,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稅務部門在這方面的實踐可圈可點。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