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詩鈺
近日,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作為擴大有效投資一部分內容的PPP項目數量也在穩步上升。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各地已錄入全國PPP項目信息監測服務平臺項目7093個,總投資20.42萬億元。
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政企安全集團投資總監唐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PPP模式可以幫助地方政府更全面、高效地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并且合理的模式之下也不會增加地方政府的負債。更為重要的是,借由PPP模式可以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各地,讓地方獲取更多的學習模板,全方位地認識當今的市場和前沿的商業模式,從而可以更好地實現各地區的全面發展,以及帶動欠發達地區內生性的發展動力,最終達到不同地區間經濟、生活水平的均衡,從而最大程度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說,PPP模式是與當前經濟發展理念較為匹配的基建與公共服務項目投融資模式。
具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從地區情況來看,項目數量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貴州525個(總投資7444億元),廣東505個(總投資4909億元),安徽492個(總投資4648億元),山東457個(總投資3490億元),浙江454個(總投資8523億元)。上述5個省項目數量占項目總數的34%,占總投資的14%。
從主要行業分類情況來看,項目數量排名前5位的分別是城市基礎設施2817個(總投資42028億元),農林水利893個(總投資118188億元),社會事業819個(總投資5883億元),交通運輸771個(總投資21539億元),環保757個(總投資3809億元)。上述5個行業項目個數占項目總數的85%,占總投資的94%。
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動力結構看,投資特別是有效投資依然是穩增長的重要手段。PPP模式是在平衡政府債務壓力、加快補短板、調動民間資本積極性等過程中較為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穩投資中發揮著穩定器、調節劑作用。
唐川表示,在經過多番整改之后,目前的PPP項目將更多地聚焦于重運營、重服務的領域。因此,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保領域,鐵路、高速公路、民航、物流等交通領域,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等市政領域,以及智慧城市、海綿城市、新消費服務設施等新基建、新服務領域都會有更多PPP項目的落地。
那么,如何更好引導民間投資加入重大項目工程,徐光瑞表示,更好引導民間投資加入重大項目工程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和穩定政策環境,包括積極向民營企業推介政府信用良好、項目收益穩定的優質項目,將民營企業參與項目作為重要考核指標,不得設置歧視性條款或附加條件等。二是加大融資支持力度,一方面積極引導保險資金、中國PPP基金加大項目股權投資力度,拓寬項目資本金來源,強化民間資本進入信心;另一方面鼓勵通過股權轉讓、資產交易、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項目存量資產,豐富社會資本進入和退出渠道。三是繼續加強信息披露,依托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對PPP項目信息進行全流程的公開披露、匯總統計和分析監測,及時給予民間資本充分的信息支持和分類指導,有序推動PPP項目落地。
唐川表示,PPP作為政府與社會資本深入合作的特有模式,有著解決各方風險顧慮、充分保障各方利益的功能優勢。故而充分發展PPP模式,將有助于民間資本進一步投入于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項目。不過,引導民營資本進入PPP領域也需要管理層的助力。部委組織定向推薦、對接項目會是一種有效的背書和引導,有助于消除政府和企業間的隔閡,建立行業信心。此外,民營企業加入PPP項目,少不了資金的支持。從管理層角度來看,針對PPP項目,在資本金專項債、ABS等工具的使用過程中提供政策傾斜是比較好的一個促進方式。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有能力參與PPP項目的民營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更為全面的資金配套也將有利于項目的高效落地。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