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談到如何理解“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日前做客《證券日報》視頻節目微訪談時表示,要在擴大內需過程中更加強調經濟活動的循環,提升“眼睛向內”這方面的分量,同時繼續千方百計爭取擴大和外部的經濟交往、相關交流等,繼續擁抱全球化。
側重內循環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證券日報》:如何更好的挖掘市場內需潛力?
賈康:從最基本的主線上來講,還是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制度結構優化的問題,即我們的制度安排、運行機制在中國經濟社會必須要完成的轉軌軌道上,去攻堅克難。制度結構優化要帶出產業結構、區域結構、經濟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等方方面面結構的優化。制度創新帶來整個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并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主線要延伸到未來。面對嚴峻的局面,我們準備打持久戰,要從原來的“逆周期”進一步考慮到“跨周期”。
資本市場改革要讓要素流動無壁壘
《證券日報》:在雙循環的發展背景之下,資本市場應該如何去配合呢?
賈康:目前我國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在總融資中的占比明顯提高。不過,銀行貸款有明顯的局限性。對新興企業或小微企業來說,會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這種矛盾怎么克服呢?要依靠直接融資。直接融資更有利于企業家發揮創業創新的潛在能力,他要把生產經營的戰略策略和創新點說給市場人士,獲得市場人士的認可。在深化金融發展的過程中,要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將帶來直接融資的增加。這符合生產要素流動的市場規律,市場制度建設要盡可能地實現要素流動無壁壘。
總體來說中國資本市場還不夠成熟。我們可以做的是,進一步認識市場規律、投資規律,注意做好投資者教育,提高風險意識。
中國的城鎮化還在繼續高速發展
《證券日報》:房地產行業未來會怎么走?如何去平衡國內國際雙循環和房產調控之間的關系?
賈康:房地產行業更多體現在內循環上。中國城鎮化還在繼續高速發展,未來還有相當大的空間。中心區域,最典型的是北上廣深,以及幾十個省會城市,還有其他一些特別有人氣的城市。這些好地段的房地產在成交均價上會繼續呈現為一個上揚曲線。這是一個基本事實,不要設想可以把這些中心區域住房的成交均價壓到很低的水平。
從內循環視角講,要考慮房地產供給是雙軌的,中等收入階層以上的人買商品房,中等收入階層以下的人怎么辦呢?應當由政府牽頭,給他們提供住有所居的公租房、共有產權房等保障房,滿足這部分人的剛需。在托好底的情況下,讓市場去調節供需,這也是擴大內需。把雙軌統籌的住房制度做好以后,房地產市場健康運行的程度就會上升。
我粗側估計,未來10年至15年之內,最大的可能性是中心區域還要接納從其他區域源源不斷涌入的社會成員。全中國有幾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客觀來講,供給受到地皮自然壟斷的限制,體現出賣方市場特征。在賣方市場特征下,房屋成交均價將繼續走高。我們希望走高的過程盡可能平緩一些,不要那么陡峭;另外,要遏制住肆無忌憚炒房帶來的大起大落。
內循環面對的是一個至少還有十幾年成長性的房地產市場,國際循環怎么樣呢?我們看到這些年中國吸引了越來越多全球投資者的目光,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到中國來,他們是不是也有買房的意愿?除了住宅以外,他們也購買商業地產,投資建廠等。這些都是房地產行業的景氣因素。如果處理得好,房地產行業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是一個全面的格局,是合乎邏輯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可以對經濟全局做出貢獻。
(編輯 孫倩)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