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人形機器人行業正在大規模商業化落地的路上加速前行。特斯拉CEO馬斯克近日在公司財報會議上宣布,今年年底將推出人形機器人Optimus第3版原型機,預估2026年開始量產Optimus,目標5年內年生產100萬臺。
同時,近期國內不少涉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領域的企業迎來投資,人形機器人已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之一。
然而,在政策扶持、資本狂熱與技術突破的背后,行業正面臨量產瓶頸與商業化落地的雙重考驗,呈現出鮮明的“冰火兩重天”態勢。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汪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投資熱潮反映出行業加速分化的趨勢,頭部企業頻獲投資,而中小廠商仍在生存線上掙扎,整體來看,人形機器人規模化落地難度仍較大。國內企業應緊抓國產化主線機遇,將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創新與商業應用深度結合。”
融資額屢創新高
近年來,人形機器人賽道在資本市場不斷吸金。據IT桔子數據,截至7月28日,今年國內人形機器人領域共發生99起投融資事件,已經遠超過了去年全年的67起。其中,頭部企業融資規模屢創新高。
僅今年7月份以來,人形機器人賽道就迎來多起大規模融資事件。智元創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戰略投資,具體融資金額未對外披露。在此輪戰略投資的前幾天,公司通過入主上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躋身科創板。
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功完成定向增發,募集資金總額達10.37億港元,將主要用于智能機器人研發創新以及機器人價值鏈投資,進一步推動其全球化布局。
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披露,公司連續完成Pre-A++輪與A1輪融資,總額近10億元。此外,深圳逐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云深處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也在7月份公布了相關融資進展,單筆金額均超億元。
“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正處于商業化規模落地初期,賽道競爭激烈,入局者眾多,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初具規模,甚至開始盈利,市場也逐漸明朗,投資人則著力爭取未來賽道的投資機會。”銳嘉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產業投資事業部總經理王欣宇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
王欣宇認為,資本更青睞具備“具身智能+運動控制”技術壁壘的團隊,且中短期更看好“人形上肢+非足式底盤”的垂直場景應用。
除了人形機器人初創企業,上市公司以及頭部企業也跨界“參賽”,以參股、投資或成立機器人部門等方式涉足機器人賽道。
首程控股有限公司于7月24日發布公告稱,附屬公司管理的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已完成對北京加速進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此外,華為、美的、小米、廣汽等品牌均已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
呈現“冰火兩重天”
在王欣宇看來,人形機器人賽道中,一邊是相關企業斬獲動輒10億元級融資、估值水漲船高,另一邊卻是行業面臨量產瓶頸難破、商業化落地舉步維艱。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一些企業在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等環節的市占率快速提升,但同時,關鍵零部件產能不足、生產工藝落后等問題也逐步顯現,多數整機企業仍難以突破“百臺量產”。
“交付幾百臺已是行業里程碑。”某人形機器人企業人士透露,例如,人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行星滾柱絲杠就面臨產能不足,目前生產仍依賴手工。
在應用方面,劉興亮認為,當前人形機器人成熟應用仍以展示為主,如機器人表演等,而在功能型產品上,如養老護理、教育等場景依舊受制于技術、成本與法規,同時“軟硬一體”交付能力仍是行業痛點。
無論如何,人形機器人宏大的產業藍圖已徐徐展開。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預測,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63.39億元,2035年或超4000億元。摩根士丹利預計,人形機器人在2025年下半年將于中國“被廣泛采用”。
在劉興亮看來,中國完善的制造業產業鏈為機器人生產提供了堅實基礎,龐大的應用場景催生豐富的商業化路徑,持續加大的政策支持為行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企業以及各地產業集群應結合應用,加速協同發力,推動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高質量發展。
00:06 | 海外業務向好彰顯韌性 浙江鼎力上... |
00:06 | 吉電股份全球最大單體綠氨項目投產 |
00:06 | 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 一汽解放打響... |
00:06 | 宏鑫科技:精益鍛造技術撬動多元增... |
00:06 | 暑期檔迎來“黑馬”影片影視板塊再... |
00:06 | 國產單機游戲迎快速發展期:3A大作... |
00:06 | 人形機器人成資本寵兒 量產及商業... |
00:06 | 離境退稅政策持續優化“中國游”熱... |
00:06 | 智元機器人通用業務部總裁王闖:先... |
00:05 | 上半年保險業保費同比增長5.3% |
00:05 | 期貨私募資管規模創歷史新高 |
00:05 | 純固收類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回調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