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興安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江蘇考察時指出,國家不惜重金減稅,就是要以市場化、普惠性政策“四兩撥千斤”,推動企業加大創新力度。有創新企業才有未來,國家會有更好發展。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實施減稅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對企業產生了很好的導向激勵作用。近年來,企業研發投入大幅度提升,研發人員的工資待遇也越來越高,對研發成果越來越重視,這些情況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另一方面是國家實施減稅降費有效降低了企業稅負。未來還需要優化對科技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讓企業對研發保持長期可持續的熱情,才能振興我國科技產業。
據記者梳理,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如對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虧損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在落實好科技人員股權獎勵遞延納稅優惠政策的同時,對因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獲得的現金獎勵給予稅收優惠等。今年更是提出了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等稅收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最新稅收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鼓勵科技創新稅收政策減免金額年均增長28.5%,五年累計減稅2.54萬億元。稅收優惠更多惠及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制造業、信息傳輸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三大行業享受減稅額合計占比近九成。2020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額達到3600億元。
“作為全國最大的塑膠材料及酒包裝生產基地,我們公司始終堅持以創新研發為主導,擁有專業研發試驗人員260余人,主要從事塑膠包裝及包裝材料、高分子材料及深加工、3D顯示技術的研發等。”普拉斯包裝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周立權對記者表示,近兩年來,公司的研發力度不斷增加、研發隊伍不斷壯大、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僅2019年、2020年,公司就享受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共824萬元。公司將這一大筆“減”下來的錢,投入到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研發中,提高了科技成果轉化率,形成技術創新的良性循環。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不斷優化完善稅收優惠政策,稅收鼓勵科技創新的力度不斷加大,有利于破除“卡脖子”問題。用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破解當前經濟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之一。
3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研究對科技研發服務企業、“雙創”企業的稅收支持政策。
盤和林表示,稅收支持政策要偏向于硬科技,面向“卡脖子”領域。同時,要區分真創新和偽創新,稅收優惠要落到真正創新者頭上。
丁臻宇認為,從實踐來看,稅收優惠政策中特別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力度不斷加大,有力激發了市場主體創新創業的活力。建議繼續擴大此項政策的覆蓋面,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