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銀行內控合規管理建設,銀保監會釋放強監管信號,直指銀行機構落實重大決策部署不力、監管套利手段翻新、內部問責“寬松軟”等問題。
上海證券報記者24日獲悉,銀保監會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持續深入做好銀行機構“內控合規管理建設年”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稱,當前銀行業面臨的經濟金融環境復雜嚴峻,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集中暴露。有的銀行落實國家宏觀政策不力,有的銀行授信管理領域問題屢查屢犯,有的銀行監管套利手段花樣翻新。
“特別是近期發生的存單質押票據業務、個人信息安全等風險事件,社會影響惡劣,損害了銀行業的整體聲譽,暴露了相關銀行風險合規意識淡薄、業務潛在風險評估不足、核心管理制度與控制措施缺失、內部員工道德風險突出等問題。”通知稱,銀行機構亟須汲取教訓、舉一反三,加快彌補管理缺陷和漏洞,從根本上扭轉重效益輕合規、內控要求為業務發展讓路的局面。
仍有銀行落實重大決策部署不力
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
為督促銀行機構筑牢內控合規“防火墻”,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夯實銀行業高質量發展根基,通知要求,銀行機構應堅守主責主業,堅定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聚焦風險漏洞,加快補齊內控合規管理短板;狠抓人員管理,強化常態化異常行為監測排查;嚴肅內部問責,切實增強懲戒震懾效果;注重管常管長,完善內控合規長效機制;注重統籌施策,推進內控合規管理常抓不懈。
銀保監會稱,總體上看,銀行機構能夠自覺主動將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經濟金融工作各項要求轉化為自身發展戰略、內控目標和管理行動。但仍有銀行落實重大決策部署不力,虛報普惠金融指標數據,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違規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減費讓利措施執行不到位。
通知要求,各銀行機構要堅決擯棄偏離主業、脫實向虛、盲目擴張等錯誤觀念和粗放經營模式,堅持正確發展方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要努力探索促進科技創新的金融服務,加大對先進制造業和自主可控產業鏈、供應鏈的支持力度,圍繞實現“雙碳”目標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不斷改善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確保服務實體經濟各項政策要求落到實處。
圍繞近期風險事件排查內控缺陷
扭轉內部問責“寬松軟”
銀保監會指出,從機構自查和監管檢查情況看,貸款“三查”不盡職、統一授信管理不到位、銷售適當性要求執行不力等問題仍然突出。
通知要求,銀行機構要聚焦風險漏洞,加快補齊內控合規管理短板。各銀行機構要把常態化的強內控、促合規與階段性的補短板、除頑疾相結合,聚焦問題多發環節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領域,明確重要業務的風險控制點和管控措施,增強系統關鍵節點的剛性控制,強化制度執行和監督評價,加強聲譽風險管理。
通知要求,要圍繞近期風險事件,深入排查內控缺陷,加大日常檢查巡查力度,強化對分支機構和各經營單位的管理約束,對屢查屢犯、整改進度緩慢的要督促處理,從根源上整治虛構貿易背景、授信審查不嚴等頑瘴痼疾,切實提升風險管控水平,彰顯內控合規管理建設成效。
談及人員管理,通知指出,部分銀行重要崗位關鍵人員管理有效性不足,案件風險事件頻發。要強化員工勞動合同管理,嚴厲打擊參與民間借貸、非法集資、充當資金掮客、經商辦企業等行為;針對重要崗位關鍵人員,要豐富監測手段建立更為嚴格的異常行為排查機制,對有章不循、違規操作的要嚴肅處理,提升從業人員風險意識和規矩意識。
通知稱,隨著銀行業市場亂象整治的持續深入,銀行機構自我糾偏、整改問責的自覺性不斷增強。但當前銀行內部問責層級總體偏低,屢查屢犯問題集中整治中,有銀行甚至對總行人員“零問責”。
銀保監會強調,各銀行機構要切實扭轉當前內部問責“寬松軟”狀況,建立健全從總行到分支行的責任認定與追究機制,不得以誡勉談話、扣減積分、經濟處理等方式替代紀律處分,要下大力氣解決“問下不問上”“問前不問后”等問題。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