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8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京召開化工新材料領域重點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座談會,聽取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對高壓電纜關鍵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化工新材料領域相關的建議提案辦理情況的意見。
會議強調,要聚焦核心職責,以建議提案辦理為契機,推動行業發展取得新突破。一是要更加深刻認識化工新材料的重要性。化工新材料是基礎中的基礎,是石化化工行業新的增長點,要防止“談化色變”和“鄰避效應”。二是要更加聚焦材料工業重大問題,針對“科學、技術、工程”一體化協同不足,新材料、新技術創新重視不夠等短板,促進科技和產業融合,系統提升新材料的創新能力和產品供給能力。三是要更加激發市場創新活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營造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生態和政策體系,努力發揮創新主體主觀能動性。
中泰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冬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會議向行業釋放出的重要信號就是探索石化化工行業新的增長點,重點圍繞化工新材料加強產學研用一體化。石化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經濟總量大、產業鏈條長、產品種類多,但對綠色工藝、綠色產品的開發不足,很多公司產品老舊,市場競爭力不強,也導致石化公司二級市場的估值較低。
王冬偉說:“已經有石化行業上市公司開始積極轉型,如推進煉化、煤化工與‘綠電’‘綠氫’等產業結合,發展生物化工,開發生物基材料等,這也給傳統的化工行業帶來新的創新點和市場期待。”
在探索石化行業與綠色能源結合的道路上,中石油、中石化等行業龍頭起到了引領作用。2021年11月,中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開建,該項目是國內首次規模化利用光伏發電直接制氫,總投資近30億元,將新建裝機容量300兆瓦、年均發電量6.18億千瓦時的光伏電站,年產能2萬噸的電解水制氫廠等,預計2023年6月建成投產。項目產出的綠氫將供應塔河煉化,替代該公司現有天然氣化石能源制氫,預計每年減排二氧化碳48.5萬噸。
今年2月中石油吉林石化轉型升級項目啟動,這是目前吉林省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也是中石油第一個全部使用綠電的化工項目。該項目與吉林油田風光發電項目實現聯動,轉型升級新增用電全部由吉林油田的綠電提供。該轉型升級項目實施后,吉林石化在保持1000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不變的前提下,可減少油品產量263萬噸/年,增產化工品約280萬噸/年,實現中石油東北地區煉化業務布局的戰略性調整。
為提高化工行業的創新能力,今年4月工信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提升化工產品供給質量,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有機氟硅、聚氨酯、聚酰胺等材料品種規格,加快發展高端聚烯烴、電子化學品、工業特種氣體、高性能橡塑材料、高性能纖維、生物基材料、專用潤滑油脂等產品。積極布局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金屬-有機框架材料、金屬元素高效分離介質、反應-分離一體化膜裝置等新產品開發。
看懂研究院研究員王赤坤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煤化工為例,在我國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和清潔能源加速布局背景下,雖然近年來煤炭價格呈現上漲趨勢,但開采量已進入下行周期。煤炭化工是煤炭的衍生行業,嚴重依賴煤炭行業周期與煤炭行業政策,如果煤炭價格維持高位而供應量逐漸減小,就迫使煤化工行業加速對新材料產業的研發,尋找經濟效益顯著的項目。
王赤坤說:“我國的煤化工技術已經在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芳烴等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創新、節能降碳是現代煤化工未來發展最關鍵的要素和任務,也是煤炭企業差異化、低碳化轉型的主要方向。碳基新材料研發,將會給煤炭化工行業帶來更多新的發展路徑,煤炭正在加速由單一燃料向燃料與原料并重轉變。”
(編輯 張鈺鵬 上官夢露)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