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部分校外培訓
機構醞釀轉型
同為試點城市,上海尚未發布“雙減”細則。不過,證券時報記者走訪時發現,“雙減”措施的威力正在逐步顯現,絕大多數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已將秋季班上課時間調至周一至周五晚上,有機構已將線下課全部改為“線上課”。同時,部分校外培訓機構醞釀轉型,壓縮學科類課程,納入素質教育課程。
有機構停上線下課
昨日下午,當記者來到位于上海陸家嘴的蘑菇培優校區時,見到前臺人員在忙碌,不時接聽家長來電。“課程目前全部調為線上課了,校區月底到期后就不租了。”該人員告訴記者,“周末和寒暑假不允許開課,教學點留著也沒太大作用,成本太高。”
該人員透露,盡管秋季班課程表還沒出爐,但已經確定只排周一到周五晚上的直播課。
秋季班上課時間調為周中,幾乎成為滬上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標配。“刷了一個小時了,時間合適的課程還是沒搶到。”周先生告訴記者,女兒在學而思培優的數學課,原本周六上課,APP系統自動調整到周五晚上,“和孩子的英語課時間沖突了,只能轉班,但搶了半天也沒搶到合適的時間端。”
記者查閱學而思培優、學而思網校、一起學等多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APP,發現正在招生的秋季班上課時間均已調整到周一到周五的晚上。
“9月后語數英都會安排周一到周五上課,目前正在排新課表。”昂立少兒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幾乎所有學科類機構都只能在周中上課。”
記者了解到,也有極個別校外培訓機構預排了秋季班的周末課程。“我們提供的是‘一對一’的家庭教育,著眼于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某家培訓機構的老師告訴記者,“黑龍江等地方不將‘一對一’納入‘雙減’政策范圍,上海的細則還沒出,因此我們做了兩手準備。”
部分機構醞釀轉型
在學科類培訓機構紛紛調整上課時間時,部分主打英語特色的培訓機構則醞釀轉型。一家中小英語培訓機構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肯定要跟著政策走,目前正在考慮部分轉型,“轉向素質教育類,比如演講口才等。”
在滬從事教培行業6年的英語老師Jami近日辭職回了老家。她告訴記者,離開是因為考上了老家公辦學校教師,“之前供職的機構正配合政策進行課程升級,同事們都在學習新的升級課程。”據透露,9月份后,該機構的上課內容有所調整,比如加入戲劇英語、科學課程和美術課程等。
盡管滬上各類培訓機構都在尋求“雙減”政策下的生存空間機會,但已能嗅到行業寒冬的氣息。
8月16日,上海市培訓協會發布《培訓機構正常停業(終止辦法)流程指引》,稱供有相關需求的培訓機構參考。根據該指引,停業應當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停業方案(人員安置、學員退費和員工補償等)、成立停業處置工作團隊、上報信息、提前告知、安置人員、清償財產、注銷證件、注銷法人登記等。
家長觀望氣氛升溫
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前途未卜,滬上家長的觀望氣氛也在持續升溫。“新生招生肯定受到了一定影響,家長多數持觀望狀態,他們需要看培訓機構的應對策略。”Jami向記者透露。
“線下時間不合適的話,要么轉線上課要么就不上了。”周先生同時擔憂,孩子白天在學校上一天課,放學后還有作業,再填鴨式地上兩個小時的培訓班,是否吃得消。
與周先生持類似顧慮的家長并不在少數。盡管培訓機構一直在催秋季班報名,但黃女士仍在糾結要不要續報,“數學課調到周二晚上,按照上學期的時間,孩子4點半放學,如果6點半上課外班,中間2個小時要完成從學校到家、做學校作業、吃晚飯和趕到課外班,怎么算時間都不夠,而且周中晚上兩個小時的課,學習效果很難保障不說,可能還會影響第二天的校內學習。”
家長在糾結周中上課是否可行同時,也在悄悄尋找出路。
“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外教直播課上完后就不能續費了,我就要了外教的聯系方式,為以后留條路。”一位孩子在上英語“一對一”在線課的家長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組班、私教在上海并不鮮見。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兩年前,由于認為所上培訓機構的課程性價比太低,于是幾位家長一起為孩子組了班,找了一位曾在機構任職的教師,小班化授課,“未來這一趨勢可能會越來越流行。”
隨著“雙減”政策深入推進,學科類校外培訓是銷聲匿跡、還是轉向地下,尚需時間的驗證。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