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九泰量化新興產業混合基金發布延長募集期限的公告。然而,這已經不是該公司今年首次遭遇“發行囧境”。4月2日,九泰盈豐量化多策略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因募集期限屆滿未能滿足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而發行失敗。
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在新產品發行上“摔跤”的情況絕非個例。目前已有68只基金延長募集期,7只新基金發行失敗。業內人士認為,整體上看,一季度基金發行呈現前熱后冷的特點。尤其是春節后權益市場進入調整,權益基金發行降溫,更具穩健特點的固收類基金反而在銷售端更受歡迎。
多只基金發行失敗
數據統計,2021年以來已有7只新基金發行失敗。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有3只,中長期純債型基金1只,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1只,靈活配置型基金1只,被動指數型基金1只。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發行失敗的基金中,權益類基金占大部分。而從公司角度看,也不乏像交銀施羅德這樣市場號召力比較強的基金公司。
對于權益類基金發行遇冷,中國證券報記者向多家機構人士的采訪也印證了這一點。業內人士紛紛反饋:“一季度基金發行和權益市場相關度較高,呈現前熱后冷的特點。春節后權益市場進入調整,公募的投資熱情一下子從節前的沸點降至冰點,基金發行也跌入困境。”
上海一家體量不大的基金公司更是感慨:“現在的發行效果與春節前完全不同,公司的發售預期已經調整得很低了,更不會追求爆款效果,僅希望能夠在計劃期內募集成功,順利完成基金發行。”
“已經被套的就當作交學費,不會再加倉。”面對日漸“消瘦”的賬戶,以“韭零后”青年為代表的部分基民抱怨說:“基金現在虧得‘跌’媽不認,哪里還有錢去買新基金。”
降溫苗頭早已顯現
其實發行市場降溫的“苗頭”早已顯現。
數據顯示,按基金成立日期統計,3月新成立基金的發行總份額縮水到1471億份,相比2月的3037億份縮水一半。對比1月5632億份的發行總份額,3月基金發行“萎縮”程度超過70%。從單只基金的平均發行份額看,1月份新成立基金平均水平高達35.42億份,而到了3月份,新成立基金平均發行份額已下降至11.58億份。
某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清晰地記得,春節前很多基金公司連夜修改發行日期,趁著市場發行火熱,能提前的盡量提前,個別公司甚至趕進度到“周周發新品”的地步。果不其然,節后市場降溫,市場對基金的熱情開始逐漸消散。
數據顯示,3月份起共有23只基金(A/C合并計算)延長了發行期,而1月、2月合計延長發行期的基金共計不過16只。
“去年是絕對的大年,基金頻頻上熱搜,更是火出了‘圈’,但牛市不可能永遠都在。隨著市場降溫,基金凈值開始下滑,基民們有了明顯的負面情緒,發行自然也不好了。”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不僅是小公司,渠道同事也反饋,一些比較大的基金公司新發的基金一天認購量不過幾百萬,這還不及幾個月前一小時的認購量。”
年輕人對基金投資的態度也顯而易見地降溫。一位90后基民“自我反省”:“身邊的朋友幾乎都在討論基金,在‘踏空就是虧錢’的氣氛鼓動下,匆忙買入基金。主要靠抄網紅的作業買基金,隨意性極強,很快就被市場上了一課。在痛定思痛后決定學習一些金融常識、投資技能,等自己的理財能力上升后,再考慮購買基金。”
“轉戰”固收市場
不過,并非所有的基金發行都遇冷。那些具有穩健、固定收益特點的基金處境相對較好。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12日,3月以來市場中已有128只新基金成立,發行份額為1475億份。其中股票型基金32只,混合型基金78只,債券型基金16只,QDII基金2只。其中,債券型基金的發行份額在3月份實現年內新高,為416.41億份。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詢問了多家基金公司的市場人員后發現,穩健類產品成為部分銀行的首推,“固收+”類基金由于其本身更為穩健的特點以及受部分基金公司和銀行渠道的力推,發行情況向好。此外,很多跡象表明,新發基金已開始圍繞“絕對收益”“穩健增長”“貫穿牛熊”“更好的持基體驗”等關鍵詞展開。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