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處于歷史低位的港股仍然跌跌不休,究竟是風險還是機會?
自去年年初以來,港股市場便開啟了長達一年多的回調,恒生科技指數的區間最大回撤一度接近70%。雖然指數一度也跟隨A股出現反彈,但今年三季度以來,港股再度開啟了下跌模式,市場悲觀情緒蔓延。
在調整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后,當前時點的港股究竟是黃金坑還是估值陷阱?多位基金經理表示,雖然短期仍有不確定性,但從長期來看,流動性、企業盈利等多個核心影響因素或已基本看到拐點,當前港股市場的機會大于風險。Wind數據顯示,約七成投資港股的主動權益基金均在二季度提高了港股倉位,港股在公募基金的重倉市值占比已經止跌回升。
多重因素引發回調
三季度以來,內外部風險因素導致港股再度發生較大回調,截至8月17日,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分別較6月28日的高點回調10.38%、16.44%,其中恒生指數已經接近跌回至2016年2月的低點水平。板塊方面,地產、物業服務、互聯網等跌幅居前。
對于7月以來的下跌,匯豐晉信海外投資部總監、基金經理程彧認為,近期港股回調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部環境的惡化。美聯儲加息雖然預期趨于緩和,但實際流通性仍在收緊,這對于新興市場依然不利;從基本面看,港股地產板塊受銷售疲軟等因素影響,引發市場擔憂,并導致股價大幅調整;此外,港股中比重較高的互聯網板塊受中概股退市風波、半年報不達預期等影響,股價也出現了顯著調整,這些共同造成了恒生指數的回調。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QDII投資總監徐成從海內外因素綜合分析指出,一方面,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較大,海外投資者情緒受到一定影響;與此同時,國內消費水平尚未恢復,市場仍在觀察經濟復蘇的情況;此外,部分資金獲利回吐壓力也加劇了港股下行。例如,8月16日和17日,南下資金已經連續兩日凈賣出,合計凈賣出港股43.62億港元,其中美團、快手分別遭凈賣出16.38億港元、9.32億港元。
拐點或已出現
港股的持續下跌使得悲觀情緒再度蔓延,站在市場冰點,基金經理們從估值、盈利、流動性等多個角度客觀分析了當前的市場情況。
徐成認為,總體來看,當前港股市場的機會大于風險。一是港股目前處于多年以來的歷史低位,恒生指數回到2016年的位置,而當前中國GDP和企業盈利水平均高于2016年;二是國際環境來看,海外流動性最差的階段逐步過去,發達國家PMI指數大幅回落,大宗商品價格也持續回落,歐美通脹壓力相對減小,市場對加息、縮表的預期逐漸降低;在美國加息周期結束后,國內貨幣政策也會有更多積極措施,利好港股流動性。
“我們認為從現在到年底,在市場預期已經較低的情況下,港股上市公司整體盈利水平大概率不會再大幅低于預期,疊加較低的估值和較好的流動性,如果中國經濟復蘇進展順利,港股有望迎來企穩反彈行情。”徐成表示。
程彧指出,影響港股市場最核心的主導因素是企業盈利,這一點或將看到拐點。這背后是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背景下中游制造業盈利能力的恢復,疫情緩解后經濟活動的恢復,以及互聯網行業更嚴格的費用管控和盈利能力的回升。
而在影響市場投資情緒的主要事件中,國內行業政策監管已經緩和,但對于疫情和中美關系仍有不確定性,需要保持關注。此外,對于海外的貨幣環境,當前或是本輪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周期最痛苦的時候,預計未來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常態化,美債長端利率很可能頂點已過。
“從短期來看,仍然需要關注不確定性帶來的波動風險,但如果把眼光放長,上述幾個核心影響因素或已基本看到拐點,我們看好港股未來的長期表現。”程彧總結道。
公募二季度南下加倉
此前,港股的持續調整并未阻礙公募基金南下的步伐,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港股在公募基金的重倉市值占比已經止跌回升,多位明星基金經理也加大了對港股的配置倉位。
Wind數據顯示,2022年二季度,主動權益基金配置港股總市值達3625億元,占總資產凈值比為6.62%,較一季度增加1.07個百分點,終止了連續四個季度的下滑;與此同時,70%投資港股的主動權益基金均在二季度提高了港股倉位,其中25%的基金加倉幅度在5個百分點以上,體現出公募基金對港股重拾信心。
從加倉方向來看,據海通證券研報統計,公募基金主要在二季度加倉了港股互聯網、運動服飾和新能源車等板塊。其中,外賣平臺龍頭美團是主要加倉對象,短視頻公司快手獲得增持的幅度也較為明顯。此外,基金還主要加倉了運動服飾板塊的李寧,新能源車板塊的造車新勢力,包括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等。
從最終的期末持倉市值來看,公募基金重倉市值最高的港股前五名分別為美團、騰訊控股、李寧、快手和香港交易所。其中,美團以394億元的持倉市值超越騰訊控股,成為公募重倉最多的港股,且在二季度獲得公募基金加倉7666.67萬股,截至二季度末共有458只基金重倉了美團。
張坤的易方達藍籌精選、丘棟榮的中庚價值領航、蕭楠的易方達高質量嚴選是持有美團最多的三只基金,截至二季度末的持股市值分別達36.54億元、11.67億元、10.08億元。其中,丘棟榮和蕭楠均在二季度對美團進行了加倉。
除了最受矚目的互聯網行業外,程彧認為,港股中游制造業也非常值得關注,尤其是政策支持和盈利能力邊際變化明顯的行業,比如汽車、新能源和電子行業中的龍頭公司。
徐成也在采訪中表示,中長期看好電動車及上游、綠電、消費等板塊。其中,電動車需求較為強勁,國內上下游產業鏈完整,景氣度有望持續向上,關注未來電動車滲透率加速提升帶來的行業和個股機會;隨著疫情后需求復蘇與原材料成本下降,消費行業盈利有望逐步改善,尤其是一些國產運動品牌受益于居民健身意識不斷提高,未來有望搶占更多市場份額。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