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黃群
輝隆股份4月20日發布年報,稱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43.29億元,較2016年增長61.9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7億元,較2016年增長33.15%。
從主要業務板塊來看,輝隆股份2017年度化肥業務銷售收入79.17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31.27%;農藥業務銷售收入16.92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26.71%;化工業務銷售收入45.78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225.24%。
輝隆工業強勢崛起
2017年,輝隆工業推行“八統一”管理,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工貿融合,產銷兩旺,全面盈利。五大肥料生產基地以安全生產為中心,改工藝、降能耗、提質量、促銷售,全年實現自主品牌復合肥銷售50萬噸。
其中,五禾生態肥業圍繞穩產高產、提質降耗,積極開展作物、土壤、肥料、工藝、技術等項目研發,2017年申報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獲得省級高新技術產品3件,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銀山藥業憑借農藥研發優勢與完善的制劑加工體系,聚焦重點作物、重點產品、重點市場、重點客戶,全年實現銷售收入、利潤均創歷史新高,位列2017年中國農藥行業制劑銷售30強第24位,自主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輝隆商業持續轉型升級
2017年,輝隆商業各經營單元順應市場走勢,把握購銷節奏,引領行業操作,創新經營模式,規模全面提升。期內化肥業務銷售收入79.17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31.27%;農藥業務銷售收入16.92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26.71%;化工業務銷售收入45.78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225.24%。
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連鎖集團明確提出以“四個標準化”(即試驗示范標準化、田間觀摩標準化、工廠參觀標準化、演示宣講標準化)為手段,打造現代農業綜合服務“4S”店。瑞美福、連鎖集團、海南農資、農業科技發揮農化技術服務優勢,轉變經營思路,從“產品貿易商”向“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商”轉變,從服務客戶為中心”向“以服務作物為中心”轉變。
在開展電臺講座、輝隆科技大講堂、試驗示范、飛防植保服務的基礎上,上市公司強化跟蹤調查,不斷提升專業化服務程度,貼近終端、貼近農戶,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為種田大戶提供配方施肥、種肥同播、統防統治、節水灌溉、機械作業等系列化服務,初步破解了“誰來種地”和“怎么種地”的難題。服務作物定向化。瑞美福以直營店為平臺,設立長豐草莓服務中心,為種植大戶提供綠色草莓生產全程技術解決方案,打造“三綠一改良”(綠色通道、綠色產品、綠色食品,改良土壤)合作模式,成立一年多已服務2000多畝草莓、600多農戶。
多元板塊協調發展
年報披露,輝隆股份農業科技經過近7年探索,已形成苗木貿易及種植、農業休閑旅游、基地托管、社會化服務和農產品銷售五大業務,發展路徑明晰;輝隆全椒現代農業生態園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發展前景美好。農仁街在電商服務站及縣域運營中心建設、農特產品貿易、糧食收購加工一體化等領域開展試點,確立了“線下支撐線上,產后拉動產前,電商+實體同步發展”的模式。
另外,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大股東增持都已完成,參與發起設立的四支產業并購基金運行態勢良好。充分借助專業投資機構的專業資源與專業能力,加快推動產業經營與資本經營融合發展,加大對優質資源的投資,提高公司的綜合競爭能力。
目前,我國農資流通行逐漸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產能過剩。截至目前,除我國鉀肥產能基本自給自足外,其余品種均已出現產能過剩的態勢,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難以改變;二是行業競爭加劇。優勝劣汰步伐加快,中小型貿易商逐步在競爭中退出,市場要素資源向大型農資企業集聚;三是各項優惠政策相繼取消。鐵路運價優惠取消、天然氣價格上調、電價市場化改革、化肥增值稅恢復征收等導致企業經營成本逐漸提高;四是“零增長”提出新挑戰。在國家進一步明確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農藥行業必將面臨更嚴厲的環保、安全監管,落后產能也會加速退出,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持續推進。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等規范性文件也相繼發布,這標志著新的農藥管理監管主體框架初步建成,農藥管理法規日臻完善;五是農資電商建設勢在必行。隨著互聯網技術在終端市場的快速滲透和國家政策面利好的背景,農資電商的發展應準確定位切合點,把握優勢、利用資源,順勢發展。
對此,輝隆股份表示,上市公司在堅守實體經濟,做強做優農資主業的同時,將切實加強資本運作,落實雙輪驅動戰略,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充分、合理、靈活發揮公司投融資功能,一方面加快謀求自身開拓發展,積極發掘、篩選、儲備優質項目,孵化、培育好現有項目;另一方面緊密圍繞上市公司主業,穩步推進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不斷完善上市公司產業鏈,豐富上市公司業態,增厚上市公司利潤,加強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逐步提升市值,實現資本、實體融合協同發展、做強做優的戰略目標。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