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琳 見習記者 王曉悅
近日,中國長城再次發布出售金融資產的進度,今年年初至12月13日收盤,公司陸續出售東方證券股票約7156萬股,凈收益約4.07億元,計入2018年當期損益。但在高額投資收益的加持下,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仍未有起色,凈利潤同比減少三成。
多份公告顯示,2017年的重組似乎未給中國長城帶來預期中的利好。重組接手的募投項目進度緩慢被叫停,重組期間收購的兩家子公司經營情況也不盡人意,截至今年中報,公司仍處虧損狀態。未來公司將如何布局以解當前困局?面對《證券日報》記者的詢問,中國長城董秘辦的工作人員在多次溝通后告訴記者,以領導出差為由,未能解答疑問。
出售資產凈收益超4億元
2017年,中國長城完成重組,合并吸收長城信息的同時,通過資產置換及非公開發行收購了武漢中原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原電子”)、北京圣非凡電子系統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非凡”)100%的股權。但截至目前,中原電子和圣非凡的經營情況均不理想。
圣非凡專攻軍用通信系統和自動化控制系統,在軍改的壓力下,近兩年的業績并不樂觀。2017年重組完成首年,圣非凡就因未完成業績承諾被要求補償790.4萬股。圣非凡2018年的業績承諾是盈利7160.17萬元,但2018年上半年,圣非凡共計虧損612.63萬元,距離業績承諾仍有較大的距離。
中原電子雖在2017年完成業績承諾,但進入2018年業績也出現虧損。數據顯示,中原電子2018年上半年已虧損1965.86萬元,與今年1.85億元的業績承諾相距甚遠。
眼看重組標的業績不佳,中國長城開啟甩賣資產的自救模式。今年以來,公司陸續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截至三季報,共獲利3.17億元。加上近日再次出售的份額,目前累計凈收益約4.07億元,將計入2018年當期損益。
然而,在大額投資收益的加持下,中國長城前三季度凈利潤仍然大幅下滑。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長城實現營業收入62.71億元,同比減少4.67%,實現凈利潤2.08億元,同比減少30.47%。若扣除甩賣資產及政府補貼等非經常性損益,其扣非后凈利潤虧損6917.64萬元。
清暉智庫創始人宋清輝表示,出售資產、調整會計準則、獲得各種補貼成為上市公司年底提振業績的主要方式,但這些都是一次性收益,并不具備持續性,投資者對于這類現象要保持警惕。
建設3年半募投項目被叫停
重組的后遺癥還來自長城信息。中國長城因合并長城信息,進而承繼及承接了長城信息于2014年12月的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的存放與使用,但項目的進展緩慢,其中一個項目已在近期被叫停。
彼時長城信息共募集資金約9.8億元,擬投資四個項目,分別是光纖水下探測系統產業、自主可控安全計算機產業化、基于居民健康卡的區域診療一卡通平臺(以下簡稱“一卡通項目”)、安全高端金融機具產業化。公司預計前三個項目于2019年6月30日完成,安全高端金融機具產業化項目則需于2018年10月31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然而,截至2018年10月份,一卡通項目和自主可控安全計算機產業化項目的進度仍未過半,上市公司更在近期決定停止對一卡通項目的投資。中國長城對此的解釋是,市場情況大變。隨著各醫療機構自身線上平臺業務快速發展,區域診療一卡通已失去競爭力。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31日,原一卡通項目已建設3年有余,共使用募集資金1億元,用于補充暫時性流動資金5000萬元。然而,對于這個已投入1億元的一卡通平臺目前的運營情況,公司并未披露更多信息,對于前期資金如何收回等問題,上市公司也未給出具體的方案。
停止對一卡通平臺的投資后,原項目剩余募投資金共計1.54億元將用于智能單兵綜合信息系統建設項目。該項目將由中原電子實施。令人擔憂的是,中原電子在今年的軍事體制改革中并未體現出較高的競爭力,一位軍工領域的分析師告訴記者,中國長城在此時投資智能單兵信息系統,前景一般。
公司在公告中也坦言,目前戰術信息領域,信息裝備科研生產競爭日趨激勵,智能單兵綜合信息系統建設項目涉及的產品將面臨市場競爭風險和價格風險。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