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2018年的揮手作別,對企業而言也意味著2018財年的結束。2019年元旦過后,上市公司也進入了年報披露期,2018年過的究竟好不好,最終還要用數字來說明。
對于大量中小互聯網公司而言,2018年過的的確有些冷,不過,對于BAT這樣的頭部公司而言,在對沖掉經濟下行壓力之后,營收依舊能夠保持高速增長。
百度在Q3財報中預計,Q4的營收預計在255億元-267億元,由此,預計百度2018年全年營收在1006.48億元至1018.88億元之間。2017年,百度的總營收為848億元。從2017年二季度至今,百度的營收增速已經連續6個季度保持在兩位數。
在昨天李彥宏發布的2019年開年內部信中,也證實2018年百度的營業收入正式突破1000億元。李彥宏回顧2018年強調:“那個能夠做出好產品、那個受用戶喜愛的百度,已經回來了!”對于未來,他也對百度提出了要求,“只要堅持技術改變世界的理想,恪守‘用戶至上’的天條,聚焦目標、風清氣正,百度的價值就一定會被越來越多的用戶和客戶所認可!”
百度營收躋身“千億俱樂部”
如果不出意外,百度2018年的營收將首次跨過千億元大關,至此,BAT的營收將站在同一數量級上。
千億元營收是怎樣一個概念呢?對比A股公司2017年財報,營收跨過千億門檻的公司總計有62家。即將進入千億俱樂部的百度,其營收規模將與平安銀行、東方航空等傳統藍籌股比肩,約為A股第一高價股貴州茅臺的1.5倍,超過科大訊飛與海康威視的總和。
在利潤方面,2017年百度凈利潤為183億元,進入A股公司TOP30。與北京銀行、寶鋼股份、格力電器等比肩。
在業界看來,在百度營收、利潤大增以及傳統行業普遍下行的背景下,2018年財報披露后,百度的營收、利潤排名均有望跳躍性前進。
將中概股與A股對比并非空穴來風。2018年初,有關CDR的消息使得BAT被傳有望成為首批CDR的中概股。目前,科創板正在大力推進,在分析師看來,不排除將CDR融入到即將推出的科創板中。
去年12月12日,在中信建投證券召開2019年度策略會上,中信建投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談及中概股與科創板的關系時指出,科創板自身也應具備分層機制,至少包含股票交易層和CDR交易層,接受VIE架構和同股不同權,也就是說,若已構建VIE架構或海外上市,將以CDR形式在科創板上市;如果符合直接發行股票的企業,可以選擇在科創板直接上市。
可供參考的是,主要定位于全球中小高科技企業的納斯達克市場就是分層的,包括納斯達克資本市場(NasdaqCM)、納斯達克全球市場(NasdaqGM)和Nasdaq全球精選市場(NasdaqGS)三層。
信息流成為百度吸金利器
曾幾何時,百度最為人知的標簽是“搜索”,如今,李彥宏“夯實移動技術,決勝AI時代”戰略實施兩年來,AI已經全面賦能百度各個業務線,并拓展出大量新生業務,搜索已變成了AI賦能的“之一”。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搜索”業務一度被視為昨日黃花。但真實情況是,從財報數據上看,盡管搜索的流量增速已降至個位數,但搜索的收入反倒呈兩位數增長。在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看來,主要原因是“AI技術大幅提升了搜索流量變現效率”,我們預計2018年及未來幾年,搜索行業及百度搜索流量只有個位數增長,但百度搜索收入2017年-2020年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2.9%,其中2018年移動搜索增速更是達到23.6%。
作為AI的現金牛應用,百度三季度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信息流,信息流及AI業務已經占到百度核心(BaiduCore,即搜索服務與交易服務的組合)收入近20%。不久前百度與今日頭條就‘誰收購誰’引發一波關注,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信息流領域的想象空間剛剛打開,足夠容納兩家巨頭甚至更多的玩家來分羹”
百度信息流產品主要為百度APP(簡稱“手百”),截至2018年9月份,手百的DAU(日活躍量)達1.51億,同比增長19%,信息流產品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增長68%。此外,信息流用戶滲透率高達70%,達到約1億,手百已成為第一大信息流應用。與此同時,作為百度布局短視頻生態的重要產品,推出不久的好看視頻9月份日活也已突破1200萬。
“算法分發時代,信息流通過‘千人千面’優勢取代部分傳統娛樂內容,而數據是核心競爭要素,百度擁有直達用戶需求的搜索數據,結合AI技術在分發時代具有明顯優勢。我們預計2017年-2020年百度信息流廣告收入的CAGR約為68%”,張憶東在研報中預計。
云成百度中期戰略強支撐
除了當下為百度貢獻大量營收的信息流之外,百度云也將成為百度中期戰略的重要支撐。
2018年12月18日,百度宣布調整組織架構,將智能云事業部(ACU)升級為智能云事業群組(ACG),同時承載AItoB和云業務的發展。此次組織升級后,ACG將充分利用百度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及云計算方面的技術優勢,聚焦關鍵賽道,為百度打造新的增長引擎。
云在百度公司戰略的地位進一步提升,這其實也是互聯網巨頭們近期的戰略“共識”。
安信證券研報分析,互聯網風口轉變,BATH如何布局熬過寒冬?不約而同地把未來的目標瞄準了toB市場。阿里巴巴賦能企業,資源向AI+云技術、新零售及全球化傾斜,將阿里云事業群升級為阿里云智能事業群。騰訊新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擁抱產業互聯網。華為內部調整云業務部,升級為一級部門,獲得更大的業務自主權,成為正式進軍公有云的象征。BATH架構調整均將技術的重要性提升至戰略地位,向A(AI)、B(Bigdata)、C(Cloud)傾斜,賦能B端;整合業務,充分挖掘公司的協同優勢;進一步升級鞏固核心優勢。
其根本在于,云計算將是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任何一家互聯網巨頭都不想錯過。據工信部2017年4月發布的《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的發展目標;2018年8月發布的《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行業企業上云比例和應用深度顯著提升,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
百度云目前是中國增速最快的云服務提供商。數據顯示,百度云服務用戶數增長3倍,合作伙伴增長3倍,市場營收增長4倍,用戶流量則實現5倍增長。對于百度云服務的持續強勁增長,第三方市場研究公司易觀分析認為,百度云是中國增長最快、技術最先進的三大云服務提供商之一。
作為百度能力、百度資源、行業解決方案的對外一站式服務輸出窗口,百度云正是以前述的ABC作為戰略定位,目前百度云ABC已經落地鋼鐵、金融、物流、能源、傳媒等多個行業,與山西省政府、陽泉市政府、寶武集團、首鋼、廣發銀行、銀聯商務、泰康保險、太原鐵路局、華數傳媒、首都機場等政府部門和知名企業合作。
無人駕駛等AI業務進入掛果期
在信息流、云服務與視頻等業務之外,自動駕駛等AI業務則成為百度營收增長的預備役。百度全力推動的DureOS及Apollo極有可能成為未來世界的“新入口”:語音成為手機及家庭場景的入口,智能汽車成為出行場景的入口。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DureOS智能設備激活量達到1.41億臺,環比增長41%;DureOS語音交互次數超過8億次,連續7個季度實現每季度翻倍增長。IDC數據顯示,2018年三季度,搭載DuerOS的智能音箱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位居第一。
無人駕駛方面,全球首款自動駕駛小巴士“阿波龍”于去年7月下線,已在10多個城市實地運營。百度與一汽紅旗合作打造的中國首款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將于今年小批量下線運營,并明年大批量投放。
中泰證券計算機首席分析師謝春生認為,2017年百度研發投入規模129億元,研發費用占收入比例為15.2%。在產品化和應用方面,百度的AI技術應用已經覆蓋能源、農業、制造、醫療、金融、物流等多個產業。對于AI巨頭而言,AI生態的建立是最強大的壁壘,百度開發有深度學習開源平臺PaddlePaddle,AI芯片昆侖,人工智能操作系統DuerOS,以及百度打造的智能駕駛全生態體系Apollo計劃,人工智能有望開啟百度下一個千億收入大門。
在去年11月1日召開的2018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還展示了一系列AI前沿技術、應用及創新產品,包括首次展現了AI在國民經濟三大基礎產業,及制造、醫療、交通等各大領域的應用落地,百度也由此從“AI技術領先”向“應用落地領先”進化。
“百度AI已經形成短中長期三大戰略布局,以信息流+短視頻為代表的現金牛、以云+小程序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以Apollo+DuerOS為代表的5G時代AI產業、產品布局,將給百度帶來更加穩健的預期和想象力。”中信建投傳媒行業首席分析師曾榮飛說。
21:15 | 創新消費場景與多元業態協同 滬市... |
19:59 | 5月6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科思... |
19:49 | 前4個月機構調研A股2534家公司:聚... |
19:48 | 音樂邂逅美酒 茅臺王子酒點燃貴陽... |
19:48 | 立夏:預備,接收夏日信號! |
19:43 | 首程控股攜多款前沿機器人產品亮相... |
19:27 | 藍佛安:各方應堅定落實10+3領導人... |
19:26 |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出席并主持... |
19:03 | 重慶信托:2024年信托業務實現凈利... |
19:02 | 微信“五一”數據報告:假期微信支... |
17:39 | 五糧液以“和美文化”再啟百年世博... |
17:34 | 2024年上市公司薪酬榜出爐 000415...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