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勇
萃華珠寶上市以來的表現,讓投資者感嘆“現實太骨感”。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上市后,在資本的助力下,不僅經營業績沒有實現騰飛,遠低于上市前的水平,原本計劃兩年建設完成的募投項目也是一改再改,一拖再拖。截至2018年末,公司首發募集的4.08億元中,變更用途的就有3.81億元,占到募集資金總額的93.30%。上市近五年累計投入的資金僅有1.85億元,還不及募集資金總額的一半,且所投資開設店鋪的大部分實際收益都也遠低于預期水平。萃華珠寶4月24日晚間披露的2018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經營收入26.93億元,同比減少1.9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61.21萬元,同比減少52.67%,再創新低。
“能看到的數據,公司上市之前,2011年利潤最低時也有0.77億元,上市這么多年,現在的利潤水平還不及當時的四成,萃華珠寶這是怎么了?”對公司披露的財報,有投資者質疑業績“卸妝”。
“上市時披露的材料看起來都是‘白富美’,上市后的實際情況卻完全是兩個樣。”上述投資者報怨道,“融資上市時‘餅’畫的很圓,仿佛萬事俱備,就差資金到位這場東風。拿到錢后卻一直捂著投不下去,經營也不見起色,越來越差,著實讓人看不懂。”
作為一家從事珠寶飾品設計、加工、批發和零售的“中華老字號”企業,萃華珠寶上市前的經營業績可謂是標準的增長模型。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3年期間,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從24.31億元、0.77億元增長到36.79億元和1.11億元。然而在2014年下半年成功上市,獲得更好的發展條件之后,公司披露的經營數據卻顯露頹勢。萃華珠寶上市后首份年報顯示,201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08億元,同比下降10.09%,實現凈利潤0.98億元,同比下降11.38%,自此公司經營開始走入下坡,到2016年時,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已分別下滑到22.18億元和0.58億元。
2017年,萃華珠寶經營業績止跌回升,2018年重新陷入了下滑通道。截至目前,上市近5年來,公司歷年的營業收入再也無法企及上市前2013年的歷史最好水平,凈利潤也是越降越低。統計數據顯示,公司首發上市的募資凈額為4.08億元,而公司上市以來五年累計實現的凈利潤卻僅有3.09億元。
根據萃華珠寶當時披露的資金使用計劃,增設直營店項目的總投資為4.09億元,建設期為兩年,運營期的第二年,即整體的第三年預期可以實現營業收入5.02億元,利潤總額3943萬元,運營期的第四年起,募投項目涉及的全部直營店建成并達到正常營業水平后,理論上預計將每年新增營業收入9.47億元,新增營業利潤1.22億元。但是,截至2018年底,公司實際投入募集資金1.85億元,僅占募集資金承諾投資總額的45.17%,所投資的19個店鋪中,除了鐵西百貨和金源燕莎MALL兩家店中店達到預期效益,其他17家店鋪收益均不及預期。
年報顯示,17家未及預期的店鋪中,刨除截至2018年底尚未開業和已關停的共3個項目,14個店鋪2018年度的預期收益應為2104.62萬元,實際收益僅有396.64萬元,達標率還不及兩成。
對于這些募投項目收益情況的未及預期,萃華珠寶把問題歸咎于“市場競爭激烈、所處商圈正在形成當中、公司產品在該區域尚未形成品牌效應、市場尚在培育期”等等各種緣由。
《證券日報》記者關注到,萃華珠寶確定的募投項目距公司正式上市時間并不遠。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4月份公司召開的相關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對“增設直營店項目”的選址根據市場情況和公司的考量進行了調整和增設。而這最新確立的投資計劃距募集資金全額到賬只有半年的時間。《證券日報》記者留意到,在公司去年籌劃再融資時,監管機構的一次反饋意見就對公司首發募集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和募集資金的必要性問題提出了質疑。
“個別企業需要融資時就把市場前景講得天花亂墜,經營不好時又都歸于市場大環境,短時期內就對外圍環境有著截然不同的判斷。”有證券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表示,“市場不是企業的鍋,想甩就甩,企業更應在自身經營上多下功夫,多做實事。”
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情況下,上市的進程有時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募投項目在長時間的拖延下,市場情況和預期發生改變,無法實施而進行變更也是無可厚非。但也有一些企業,就是根據自身情況預估募資規模,再根據募資規模隨意的去編制項目,這樣的行為就應該警惕。”
“個別企業并沒有募資的必要性,就是為了圈錢‘編’項目去融資,錢到賬上遲遲投不下去,或挪作他用,這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該人士強調,“編制募投項目是一個嚴謹嚴肅的事情,不能隨意。”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