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上市快遞公司發布7月份運營數據。從業務量同比增速來看,順豐控股居首,圓通速遞、申通快遞和韻達股份增速差異明顯;從快遞服務單票收入來看,快遞行業價格戰依然激烈,前述四家公司同比降幅超過20%。電商的深度介入,也加劇了快遞行業的競爭。
單月業務量同比增速可觀
順豐控股交出的7月“成績單”依舊亮眼。其中,速運物流業務單月實現營業收入113.67億元,同比增長36.25%,單月業務量為6.36億票,同比增長72.36%;供應鏈業務單月實現營業收入6億元,同比增長30.72%。兩項業務單月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9.67億元,同比增長35.96%。
順豐維持較高的業務量增速,主要得益于其自身獨立的業務體系以及差異化競爭優勢。自有機隊的建設保障了快遞運送的時效性,使公司在中高端商務運輸市場處于絕對的龍頭地位。同時,公司不斷強化產品創新,時效產品、特惠專配產品及其他新業務的高增長,助推了順豐業務量維持在較高水平增長。
韻達股份7月快遞服務業務的收入為25.50億元,同比下降7.88%;完成業務量為12.68億票,同比增長44.25%,主要系電商經濟的持續繁榮和公司服務水平的提升。
圓通速遞7月快遞產品收入為22.98億元,同比增長6.06%;業務完成量為10.64億票,同比增長37.91%。
申通快遞7月快遞服務業務收入為16.67億元,同比下降6.31%;完成業務量為7.86億票,同比增長23.51%。
四家公司7月的業務完成量均較同期有20%以上的增長,但環比來看部分公司出現了10%左右的降幅。“‘6·18’購物節促銷刺激了快遞公司6月份業務量的增長,而7月是快遞行業的淡季,快遞單數量有所回落。”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價格競爭或持續上演
快遞行業價格戰依然激烈。7月,韻達股份、申通快遞、圓通速度、順豐控股快遞服務單票收入分別為2.01元、2.12元、2.16元和17.87元,同比分別下降36%、24.3%、23.1%和21.0%。
韻達股份表示,7月單票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持續推進貨品結構優化,快遞單票重量下降,進一步降低單票的資源成本和收入;基于當前快遞市場的發展,公司在部分區域采取合理的市場策略。
一位快遞業資深人士認為,同質化嚴重是快遞業價格戰的重要原因。快遞服務主要有兩大核心要素,一是運送的時效性和穩定性,二是物品的破損率。“三通一達”以陸運為主,時效性差別不大。在貨物運輸的包裝、搬運等方面也沒有明顯差異。換句話說,同一件貨物,任何一家快遞配送,破損的概率和程度差不多。這就導致“三通一達”之間產品和服務基本沒有差異。“客戶選擇哪家發貨,就完全看價格以及當地網點分布情況了。”
東興證券認為,在行業沒有進入寡頭壟斷格局之前,激烈的局部價格競爭會重復上演。從市場格局上來說,快遞行業自2019年價格戰升級以來,已經有一批中小快遞企業被淘汰出局。自2020年以來,頭部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暫時還沒有一家快遞的市占率達到30%,意味著絕對的龍頭還沒有形成,價格戰還將延續。
為保證利潤空間,快遞企業選擇在成本端不斷改進。“二季度,中通快遞降本增效結合數智驅動的精細化管理措施繼續發揮效益,單票汽運加分揀成本同比下降17.1%,平臺運營效益繼續提高,為應對市場競爭贏得了空間。綜合內需推動的業務量高速增長、競爭導致的單價下降以及成本效益提升的影響,中通快遞完成了14.5億元的調整后凈利,同比增長5.6%。”中通快遞集團首席財務官顏惠萍說。
電商與快遞業相輔相成
東興證券認為,沒有廉價的快遞服務,中國電商行業就無法得到迅猛發展。反過來看,網絡購物的大發展做大了快遞企業的蛋糕,二者呈現一個螺旋上升的關系。電商樂見行業蛋糕做大,但又不希望行業高度整合,而是有限整合,在提升配送效率同時,限制快遞企業壟斷利潤的獲取。
近年來,阿里系通過戰略入股方式與多家快遞公司深度互動,還同時成立了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整合快遞資源。其今年一季報顯示,公司現持有百世集團1.42億股,占百世A類股比例為37.2%,是其第一大股東;菜鳥供應鏈與阿里創投分別持有圓通速遞0.65%股份、9.89%股份,持有中通快遞8.7%股份以及2.6%投票權,系兩家公司的第二大股東;阿里創投持有韻達股份2%,系公司第七大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7月31日申通快遞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德殷投資、實際控制人陳德軍和陳小英與阿里巴巴簽署協議,德殷投資擬授予阿里巴巴或其指定第三方購買德殷德潤51%的股權,以及恭之潤100%的股權或恭之潤屆時持有申通16.1%的股份的權利。總行權價格約為99.82億元。阿里持有14.6%申通的股份,為期3年的行權協議還未有實質性進展。
方正證券認為,基于電商流量的差異,中國快遞行業可劃分為菜鳥系、京騰系與順豐系三大軍團。其中,菜鳥網絡與順豐競爭的本質是戰略布局的比拼,與京東物流競爭的本質是商流的競爭,與通達則是分工明確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在超大的市場空間下,三大軍團各有其獨特的成長機遇。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