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郭冀川
《證券日報》記者查詢,截至8月24日收盤,在A股申萬行業分類醫藥生物板塊共有344家上市公司,位于長三角三省一市的上市公司有96家,占板塊總數的28%,其中49家公司已公布2020年半年報,57%的公司營收與凈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
近期政府部門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強調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盡早取得突破。
中國人民大學高禮研究院宏觀經濟學助理教授王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長三角一體化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模版,長三角經濟帶的發展具有非常強的內生性動力,而且不同的地區各具特色,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非常強大的互補性。
生物醫藥產業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我國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有著重要意義,賽迪顧問發布的《2020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百強榜》顯示,榜單前三位依次為上海張江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和中關村科技園區,長三角三省一市共上榜31個園區。
華夏幸福研究院院長顧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已進入都市圈時代,從大型化到都市圈化再到都市連綿區化,中國已成為世界城鎮化發展的一道獨特風景線,而創新活動與都市圈化的空間特征具有密切的關聯關系,頂尖人才與創新成果在向大型都市圈聚集,在地區政策和產業鏈吸引下,頭部企業向合適自身發展的都市圈遷移。
上海市正在建設成生物醫藥創新策源地,形成了以張江為核心,以金山、奉賢、徐匯等園區為重點的生物醫藥產業空間格局,位于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重點關注腫瘤免疫治療、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領域,該基地培育了微創醫療、復旦張江、綠谷制藥、中信國健等一大批企業。
“全球化大背景下,城市愈加成為更具優勢的創新空間,但并非是一種扎堆聚集,不同等級的創新空間聯系逐步強化,會形成高效的產業鏈聯動系統。長三角將高端人才、新型技術、資本等創新資源形成了網絡布局,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是創新的發源地,周邊地區承載創新技術產業化,使長三角傳統的制造工廠,正在向創新工廠轉變。”顧強分析稱。
浙江省目標是打造生物經濟引領區,聚焦化學創新藥、生物技術藥物、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浙江省生物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指出,到2022年,力爭生物醫藥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超過3000億元,形成3-5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細分領域、10個以上重大創新產品、100個超億元的優勢產品。
江蘇省醫藥工業總產值已接近600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江蘇省印發《關于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努力在南京、蘇州、泰州、連云港等地區打造形成千億級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群,建立全國有影響的生物醫藥研發運營服務網絡,打造接軌國際慣例的生物醫藥產業投融資體系,構建形成高端人才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安徽省正著力構建國內領先的現代醫藥產業體系,《安徽省“十三五”醫藥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力爭到2020年,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形成10個以上5億級醫藥大品種、培育10個以上行業知名品牌,以亳州譙城、阜陽太和、合肥高新區、巢湖、蕪湖等產業園區為載體,加快完善配套設施和產業鏈配套,建設一批集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三個增長級,相比后兩者立足于外向型經濟和首都經濟圈的作用,長三角的文化圈、經濟圈更加市場化,作為重要的示范區域,長三角將進一步做好區域間的協同,產業的發展與轉型升級。”王鵬表示。
(編輯 白寶玉)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