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正
10月18日,5G概念股、無線通信模組生產商美格智能發布公告表示,預計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2億元-1.24億元,同比增長51.18%-56.21%。
截至10月15日,行業內已有2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均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主營業務屬于5G應用領域的有16家,屬于5G基建領域的上市公司有6家。
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業人士表示,從整體來看,今年的5G基礎設施建設和業務應用發展情況良好,目前基建與應用兩大陣營已經形成合力,5G產業鏈上的企業經營正在趨向穩健,市場估值有望持續提升。
5G應用發展持續深化
美格智能公告顯示,預計第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3400萬元-3800萬元,同比增長6.33%-18.84%。對于預增原因,公司表示受益于預告期內業務訂單充足,公司應用于新能源車智能座艙領域的5G智能模組、5GFWA產品交付大幅提升。
對此,黑崎資本創始合伙人陳興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智能駕駛等技術對于5G應用層面的市場需求與日俱增。同時,根據黑崎資本對多家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的調研,預計5G技術覆蓋下的智能駕駛將會成為主流,5G應用在新能源車領域的前景十分廣闊。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上述22家上市公司中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上限超過100%的有9家。
與美格智能的情況較為類似,5G應用領域上市公司數據中心提供商易事特在三季報預告中表示,預計公司高端電源裝備及數據中心業務穩健增長。
陳興文表示,隨著5G技術提供的超高網速更好地優化了全民上網體驗,數據中心的需求也隨之增長。GSMAicon智庫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將以6億用戶數成為全球最大的5G應用市場,占全球比重40%。
“目前5G應用已經逐步滲透到中國智能汽車、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工業、數據中心等各個領域,產業正處于醞釀爆發階段。”陳興文如是稱。
工信部高質量發展高層次咨詢專家項立剛表示,得益于此前5G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全面鋪開和推進落實,處于5G產業鏈中下游的5G應用領域在我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除新能源汽車以外,移動終端用戶和產業業務對5G應用的市場需求也在持續增長。
“以5G手機用戶為例,目前國內使用5G手機且開通5G套餐的用戶已經超過了5億。同時,包括智慧礦山、智慧港口、智慧工廠等在內的產業業務目前已經超過了幾千個,5G在這些行業的業務應用具有實用價值,例如智慧礦山的無人開采等等,效果很理想。”項立剛稱。
基建工作推進持續發力
眾所周知,5G應用的高速發展離不開5G基建工作的持續推進,只有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得到高效率的廣域覆蓋,才能使5G應用真正落實到生產生活當中。
截至2022年8月底,國內5G基站總數已達到210.2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19.8%,較上年末提高5.5個百分點,其中1月份-8月份新建5G基站67.7萬個。
5G基站天線生產商盛路通信在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中明確,預告期內通信設備和微波電子整體發展趨勢向好,公司訂單逐步交付,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151.95%-1254.57%。
對此,東高科技高級投資顧問畢然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參考2021年發布的《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和《“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預計2023年和2025年國內5G基站數量將分別達到252萬個和364萬個,結合工信部此前表示基礎網絡建設將保持適度超前的觀點,據此推測國內5G基站將保持年均60萬個以上的建設節奏。從6月份-8月份合計建設5G基站40.2萬個的速度來看,呈現顯著“超前”表現。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建設投資是支撐5G基建領域相關企業利潤增長主要來源,截至今年6月份,中國運營商5G累計投資4016億元,累計直接和間接帶動經濟產出8.56萬億元,經濟增加值達2.79萬億元。
那么,未來5G基建與應用領域之間將呈現出怎樣的化學反應?哪些細分領域有可能爆發?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表示,目前5G基建和應用兩大陣營之間已經形成了互相促進、互為支撐的產業發展邏輯。5G基建的完善可以更好地為5G應用奠定發展基礎,而5G應用也為5G基建提供了更多應用場景和市場化訂單。
“隨著二者的合力推進,5G+工業互聯網、5G+生態能源等應用場景已經成為非常好的發展方向。同時,日常生活和服務領域,如5G+生活服務,5G+教育,5G+醫療的應用場景也非常廣闊,這幾個點都將成為未來5G應用的熱門領域。”王鵬表示。
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認為,5G應用發展的同時也會推動相關芯片、終端、設備的產業進一步走向成熟。
陳興文認為,年內市場對5G板塊關注仍處于低位,預計隨著疫情影響減弱,5G建設持續拉動,5G概念板塊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一些處于低估值的電信運營商、主設備商、物聯網等相關領域值得期待。
(編輯 白寶玉)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