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曉玉
7月7日晚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動力”)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報告期內實現歸母凈利潤8億元至11.5億元,同比增長68.28%至141.90%;預計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7億元至10.5億元,同比增長66.99%至150.49%。
添翼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吳婉瑩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動力業績高增長主要受益于船舶行業高景氣與政策支持的雙重驅動。全球造船業處于新周期上行階段,尤其是綠色動力船舶訂單爆發式增長,帶動公司柴油機板塊量價齊升,疊加“成本工程”降本增效,毛利率顯著提升。
中國動力為中國船舶旗下上市企業,主要從事燃氣動力、蒸汽動力、柴油機動力、綜合電力、化學動力、熱氣機動力、核動力(設備)等七類動力業務及機電配套業務,是集高端動力裝備研發、制造、系統集成、銷售及服務于一體的一站式動力需求解決方案供應商。
中國動力董事長李勇此前透露,船海產業方面,目前公司在手訂單飽滿,后續將提升低碳零碳主機占比,提高船海業務的盈利能力。應用產業上,公司將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加大新能源汽車低壓電池等高附加值產品的訂單比例。
該公司有關人士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截至今年4月份,公司在手訂單約620億元。主要產品低速柴油機目前與年初價格基本持平,訂單已排產到2028年,今年交付的低速機多為2022年承接的訂單,對應的價格較去年交付的訂單有所上漲,預計全年毛利率較去年進一步提升。
昨日晚間,中國動力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增主要得益于兩大因素:一是船舶行業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公司柴油機板塊2025年銷售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合同結算大幅增加,主要產品船用低速發動機的價格增長,毛利率提升。二是公司深入貫徹“成本工程”,聚焦三項費用壓控,持續提升產品盈利能力,利潤同比提升。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分別達到1532萬載重噸、3069萬載重噸和22978萬載重噸,分別占世界市場的49.9%、67.6%和64.3%,主要造船指標保持全球第一。
“中國造船業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規模上,更體現在高端船型的突破上。”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幾年,我國在LNG船、大型集裝箱船、汽車運輸船等高附加值船型上取得顯著進展,逐步打破韓國、日本等國的壟斷。
值得關注的是,綠色船舶正成為行業新的增長引擎。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新接綠色動力船舶訂單的國際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31.5%增長至2024年的78.5%,高端智能綠色化加速推進。
“公司積極布局新能源動力系統,成功研發甲醇雙燃料、氨燃料等低碳發動機,以應對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減排要求,搶占綠色船舶市場先機。”上述中國動力有關人士表示。
東吳證券研報稱,展望未來,船舶板塊在手訂單飽滿,且高價船占比持續提升,收入仍有望持續增長,利潤率將持續修復。
吳婉瑩表示,未來,船舶行業發展前景依然相對樂觀。短期看,手持訂單量為中國船企提供了充足的業績支撐,且航運業綠色轉型催生的舊船更換及低碳技術迭代需求將持續釋放;中長期看,中國在綠色智能船舶領域的技術優勢疊加政策對高端裝備制造的支持,將推動行業集中度提升,頭部企業如中國動力有望通過維保服務和技術迭代進一步打開盈利空間。
23:59 | 持續推進“全面擁抱AI”戰略 道通... |
23:59 | 船舶行業高景氣 中國動力半年報業... |
23:59 | 金嶺礦業戰略轉型成效顯現 預計上... |
23:59 | 實控人籌劃公司控制權變更事項 藍... |
23:59 | 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頻預喜 科技賽... |
23:58 | 探尋蜜雪集團供應鏈密碼:構建從田... |
23:58 | 國企并購重組持續活躍 優化資源配... |
23:58 | 外賣行業有序競爭才能共贏 |
23:58 | “科技+影視”加速融合 多家企業披... |
23:58 | 錨定長期回報量化策略賦能指數化投... |
23:58 | 多只QDII基金恢復申購 助力投資者... |
23:58 | 中證1000指數表現強勁 多家銀行理...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