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向炎濤 見習記者 賀王娟 許林艷
近幾日,美股中概股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行情,在連續多個交易日暴跌之后,在美東時間3月16日迎來了暴漲,近160只個股漲幅達10%以上,其中拼多多大漲56.1%,嗶哩嗶哩張47.6%,阿里巴巴、百度和京東漲幅均超30%。美東時間3月18日,截至《證券日報》記者發稿,美股盤前交易中概股漲跌不一。滴滴出行、知乎、拼多多等集體上漲,阿里巴巴、京東等盤前微跌。
而另一邊,則是三家A股公司先后宣布將赴歐洲上市。3月16日晚間,深市上市公司樂普醫療、國軒高科均發布公告,公司擬籌劃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lobalDepositoryReceipts,下稱GDR)并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前一天3月15日晚,滬市上市公司三一重工也宣布擬在瑞士交易所發行GDR。
在3月16日舉行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專題會議上,曾明確指出,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同日,證監會也表示,抓緊推動企業境外上市監管新規落地,支持各類符合條件的企業到境外上市,保持境外上市渠道暢通。
北京上市公司協會秘書長余興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鼓勵企業境外上市是正確的。對企業來說,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上市地。“一些在國內不能上市的企業,在境外可能可以上市;一些企業在境外上市可能比國內上市成本更低,速度更快。”余興喜認為,境外上市,還有利于企業在國際上樹立品牌,有利于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也有利于企業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和技術。
在他看來,對國家來說,鼓勵企業境外上市可以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資,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國內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兩天三家公司赴歐洲上市
“發行GDR是公司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公司將通過該等海外融資滿足境外資金需求、提升國際市場知名度并進軍海外市場,助力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樂普醫療方面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隨著近年來公司業務發展逐步進入成熟期,前期研發的創新醫療器械產品陸續完成專利布局工作,公司認為進一步推進國際化的研發、生產和商業化銷售工作已經迎來了恰當時機,恰逢證監會在3月16日也發聲表示支持各類符合條件的企業到境外上市,保持境外上市渠道暢通。因此公司做出了境外上市的相關決策,發布了相關公告。
據樂普醫療方面介紹,境外融資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公司創新產品的研發工作。由于海外臨床試驗和產品注冊成本較高、程序繁瑣且周期較長,隨著公司研發管線的不斷豐富,需要持續的海外資金等各方面的資源投入。同時,境外上市有利于提升樂普醫療在行業內的影響力,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目前是國內心血管醫療器械的龍頭企業之一,而企業的長期發展需要公司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該人士表示,“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加大向發展中國家的投資,通過‘以點帶面’的全球國際創新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體系,擺脫單純依靠成本優勢的發展路徑,踐行公司國際化發展戰略”。
樂普醫療方面同時表示,境外融資還有利于優化股東結構,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通過發行全球存托憑證并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可引入境外專業投資機構和產業投資者,能夠進一步優化公司股權結構、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國軒高科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正處于國際化戰略布局的關鍵階段,未來計劃在歐洲、北美、亞洲等海外市場加大動力電池產能建設和配套產業建設,建設新一代一流的動力電池生產線實現海外市場布局。
“此次GDR發行所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公司國際化產業布局,保障公司國際化戰略發展的金融需求。”國軒高科稱。
三一重工同樣表示,本次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并上市是深化中歐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利用境外資本市場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次境外發所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公司國際化業務,進一步推動公司國際化進程。
或激勵更多企業GDR上市
“今年申報境外上市的公司還是不少的。”安永審計服務合伙人湯哲輝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伴隨著疫情防控逐步穩定,應該有不少的企業在經過低谷之后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對于這些企業,尤其是高成長型企業而言,上市是非常有利的”。
湯哲輝表示,從GDR層面來看,目前監管大力推動企業GDR步伐,市場上也有海爾、國投電力、華泰證券等成功先例,預計會激勵更多企業通過GDR方式到海外實現融資。
“海外證券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深度最高的是美國。美國之外,另一個較成熟且規模較大的市場在歐洲,選擇在瑞士或西歐其他市場上市,對于進軍海外的中國企業來說也是合理的選擇。”國際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軒高科、樂普醫療和三一重工屬于科技型企業,瑞士的科技水平很高,而且自己的企業體量不大,中國科技企業在此上市,可以以此為資本平臺,進行收購或建立自己的研發機構,加大市場曝光度。這對于中資企業是有利的。
鄭磊認為,證監會鼓勵中國企業繼續海外上市,這是中國開放的一個標志,仍有很多中資企業希望或計劃赴海外上市。赴海外上市有利于提高企業曝光度,將企業治理與國際接軌,就近利用海外金融和其他資源發展自己,更快融入海外市場,也減少了在國內上市帶來的股市融資壓力。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赴境外上市給上市公司帶來了新業務增長的機會,而且募集到的新資金也分流了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融資壓力。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逐步對外開放,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謀求海外上市,這應該是正常現象。
(編輯 喬川川)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