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放開限價”、“樓市又變天”……傳聞不脛而走,說得有鼻子有眼。
10月19日晚間,廣州市住建委發布《關于我市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管理的說明》,說明對限價要調整進行了辟謠,同時明確了:取消限價?不可能的。還要“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督檢查力度”。
限價沒取消,廣州卻打響了消滅“雙合同”第一槍。
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雙合同”并不是個別城市或樓盤的個例,深圳、上海、杭州等一線和熱門城市都有類似的現象。業內人士認為,其他城市可能會跟進廣州的這一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一則傳言成為千里之外其他城市中介的營銷噱頭。
房地產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滋生的一些亂象由來已久,如何建立長效機制,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是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廣州取消限價?不可能的!
“廣州放開限價”、“樓市又變天”……傳聞不脛而走,說得有鼻子有眼。
10月19日,各大社交媒體流傳著這樣一條消息:廣州市增城、南沙、花都等部分外圍區域將放開限價,各房企負責人于前一晚接到通知,并于19日上午10點到廣州市房屋交易中心參加關于限價的重要會議!以及相關具體細節。
10月19日晚間,廣州市住建委發布《關于我市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管理的說明》,明確將在保持調控力度不放松、保持成交價格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對新建商品住房預售和網簽價格指導機制進行優化,嚴禁開發企業拆分價格報備。
說明強調,繼續堅決執行現行各項調控措施不動搖,繼續嚴格對新建商品住房開展價格指導。
這條說明對限價要調整進行了辟謠,同時明確了:取消限價?不可能的。還要“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督檢查力度”。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上述政策并不是取消限價,全國有部分城市樓市存在雙合同現象,政府備案價格與開發商實際銷售價格差距較大。這種雙合同,對于市場造成很多隱患,取消雙合同是市場回歸正常健康的必然政策。
廣州率先徹底消滅“雙合同”
限價沒取消,廣州卻打響了消滅“雙合同”第一槍。
因為限價,不少房企想出了應對策略——“雙合同”。簡單地講,“雙合同”就是一套房簽兩份合同,其中一份是按照政府的指導價格,另一份是以裝修等名義補充收費,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
10月19日晚間,廣州市住建委的說明中明確,對新建商品住房預售和網簽價格指導機制進行優化,嚴禁開發企業拆分價格報備。
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當前房地產市場正處調整期,市場對各類信號極其敏感,一篇自媒體文章就有可能引發市場熱議。但是面對市場“轉冷”的事實,我們既要密切關注各類政策動向,但更要理性對待,廣州是為了遏制“陰陽合同”等市場亂象,讓房價回歸真實水平,不宜做過多解讀。
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雙合同”并不是個別城市或樓盤的個例,深圳、上海、杭州等一線和熱門城市都有類似的現象。
一位深圳大型房企熱門樓盤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限價政策,他們公司一個項目的開盤價格在9萬左右,但是要額外收取8000元至10000元每平的裝修費,裝修費和首付同時支付。
據悉,該項目最小的戶型在120平左右,按照購買首套房標準粗略計算,首付320萬左右,但是需要額外支付的裝修費超過100萬。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其他城市可能會跟進廣州的這一政策。
樓市調控政策會不會松動?
如今任何一絲關于調控政策松動的跡象總能成為市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甚至,很多政策會被誤讀。
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以來,房地產市場調控效果逐漸顯現,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恢復穩定,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取得明顯成效。我國樓市調控政策有沒有松動的可能?成為關注的焦點。
有業內專家表示,2018年我國樓市調控政策會維持中性趨緊。未來房地產政策短期將堅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主體政策收緊趨勢不變,形成“高端有市場、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住房發展格局。
10月16日,住建部印發《推行政府購買公租房運營管理服務試點方案的通知》,提出為進一步完善公租房運營管理機制,確定在浙江、安徽、山東、湖北、廣西、四川、云南、陜西等8個?。▍^)開展政府購買公租房運營管理服務試點工作。政府購買服務主要內容包括公租房入住和退出管理事項、租金收繳和房屋使用管理事項、維修養護事項以及綜合管理事項等。
一位研究宏觀經濟的大學教授認為,中短期來看,國內針對樓市調控方針和政策不會發生動搖,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不會改變。
6月底,七部委宣布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重點打擊投機炒房、房地產“黑中介”、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和虛假房地產廣告等四個方面。
今年9月,雖然類似“930新政”的集中式調控政策并未出現,但各地發布的調控措施仍然密集。據中原地產統計,9月單月,全國各類型房地產調控政策發布次數高達70次。截至10月初,年內累計房地產次數更是接近400次,比去年同期增加8成。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使得傳播更加及時方便的同時,各種謠言也漫天飛舞,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一則傳言甚至成為千里之外其他城市中介的營銷噱頭。
記者注意到,專項治理行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房地產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滋生的一些亂象由來已久,如何建立長效機制,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是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種種信號顯示市場“涼涼”?
降價維權、裁員瘦身……步入十月,樓市“秋意”更顯著,十一黃金周成交表現不如預期,多地項目開盤去化率顯著下降,品牌房企降價促銷不斷,業主維權事件頻發,吸引了更多關注。
10月19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8年前9月全國房地產行業的各項數據: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滑3.6%,“金九”成交失色,成交均價也由8月的8888元/平米降至8751元/平米,“控房價”成效初顯。
而從投資開發角度來看,雖然單月投資開發額保持了穩步增長,但累計增速卻存在小幅回落趨勢,增長后勁明顯不足。與投資開發相關的新開工、土地購置面積增速等數據“降溫”并不顯著。
克而瑞研究中心表示,對于后市給出如下幾點判斷:
一是全年銷售面積、金額再創新高可能性不大,“銀十”表現預計與“金九”情況大體持平或更差,毋庸置疑,嚴苛的政策調控效果已經顯現,政府“去杠桿、控房價”的目的也已達到。在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戰升級的背景下,政府是否會放松調控來提振國民經濟也將是未來樓市一個巨大的變數。
二是土地購置面積、新開工等指標將保持平穩運行或小幅回落,也會對投資開發增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受成交低迷影響,行業信心備受打擊,融資難問題在短期內難以解決,疊加銷售不順的影響,勢必導致房企在現金流方面“捉襟見肘”,收斂聚焦,審慎投資將成為房企“過冬”的不二法門,因而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其投資開發的熱情。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