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大家很樂觀,老百姓樂觀,企業家樂觀,股票市場當時也很樂觀,但是今年經濟運行下來,大家感受到那種強烈的樂觀了嗎?我們確實沒有在疫情三年中,但是我們見面談論最多的問題是什么?我們談的最多的問題是房地產嗎?我們談的最多的問題是煤炭嗎?我們談的最多的問題是中美關系嗎?也許都有,也許都沒有,我們討論最多的問題是什么?預期、信心,這是最要命的東西。
以前領導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確實,所以如果我們從經濟指標來看,至少從各種企業家信心指數以及老百姓預期的信心指數而言,我們的預期信心指數現在確實處于低位。這個判斷也不是我們個人的判斷,大家知道我們預期信心轉弱這個判斷是誰提出來的?是兩年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的。大家記得嗎?在前年,兩年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中國經濟面臨著三重壓力,最后一條叫做預期轉弱。兩年前提出來的,兩年之后呢?我問大家,你們的預期信心增強了嗎?也許有,也許不是所有人都有,但是我從宏觀的角度而言,我們看到預期信心指數應該說現在處于一個歷史的低位。
為什么會這樣呢?沒有疫情啊。剛才有些專家也說了,今年政策好多都是寬松的,貨幣是降利率的,財政赤字率有3%,一下子就上到了3.8%,也突破了3%歐盟的界限。為什么會這樣呢?疫情結束了,政策好像是寬松的,地產呢?我們在7月底政治局會議之后,8、9月份全國各地都在放松地產了,大家在座的各位你們愿意買房嗎?過去政策一放松你們都能買房,但是你們現在為什么不愿意買房呢?大家說沒錢,但是客觀講歷次房地產最低迷的時候,老百姓最沒錢的時候,恰恰是房地產起來的時候,所以沒錢根本就不是一個理由。現在好像是政策有,我們在北京、上海看得很明顯,不但老百姓不買房,二手房的掛牌量還在上升。
你說可能是政策力度不夠,那政策力度為什么不夠呢?我們毫無疑問的一個現實,就是在疫情三年老百姓包括企業家存量的資產負債表是受到損害的,這一點我相信大家不懷疑,在座的很多做企業的。存量受損害并不可怕,存量過去就過去了,過去三年就過去了,好萊塢有個片子叫《飄》,最后一句話很明顯,過去就讓它過去,明天的太陽照樣升起。
但是對于一個企業和政府而言,如果前期的資產負債表受損,會對增量產生很大影響,大家都在還債,不是追求投資利益的最大化,當然整個經濟的動能和過往是不一樣的。
那這是不是本質呢?經濟的本質是什么?是消費嗎?是投資嗎?是進出口嗎?大家覺得這是不是本質?我覺得這不是本質,這是現象。你消費為什么起不來?抓里面的東西才是本質。
你說這個不是本質,我換一種維度來說,政府、企業、居民,我用這三個維度來看待經濟也可以了,這是不是本質?我覺得這不是本質。你說居民積極性不高,企業預期信心不高,政府現在可能在化債,你覺得這是本質嗎?我覺得好像聊得也是現象吧,本質是什么呢?今年的經濟一個現實它確實和我們的預期有差距,如果今年預期更好的話,那產能是充分利用的。山西作為資源大省,我不知道現在的產能利用率怎么樣,但是我個人覺得夠嗆。而且今年從全世界來看,今年是相對暖冬,對煤炭的價格是有打壓的。
大家看到價格是負增長,產能沒有充分利用,這個問題出在哪兒呢?當然我們可以說怪一部分存量的三年疫情受損,這個沒辦法,已經過去了,但是我們增量呢?表面上是積極的,但是我們的增量是不是真的積極呢?或者當我們在逆水行舟的時候,力度不夠,你難道可以說政策的力度是夠的嗎?
我們看今年的財政,大家知道今年的財政以收定支,這是中國過去的傳統,但是今年更要命在于一方面我們不斷發債,年底財政赤字3.8%,但是與此同時這個系統在漏錢,大家很清楚中國的財政特別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來源是房地產,是土地創收入,今年降低的可不只有年中發的1萬億,你在這里面加水,另一方面水還在漏,系統能感覺到資金充沛嗎?
我承認地產有它發展模式的問題,但是我有一個觀察,任何一個國家地產都是支柱行業(沒有之一),哪怕人口老齡化程度、城鎮化程度很高了,比我們高得多,好像沒有進步空間的國家,我們都能看到他每年的房地產銷售正增長,憑什么我們過去兩年商品房銷售-20%、-30%,而且疫情過后還是這樣的增長,我覺得不能用老齡化、城鎮化來掩蓋這樣的情況。試問,我們老齡化程度而言,我們的人口是不是減少了20%?我相信沒有。
怎么能夠把短期遇到的困難全部歸結于長期呢?但是這能不能足以解釋一個國家在潛在下降的過程中都是價格負增長,都是產能沒法利用,不是的,很多國家在下降的過程中也能保持價格正增長,商品房銷售正增長,企業的利潤也是正增長。我們不害怕潛在增速的下降,因為有些潛在增速下降是我們沒辦法支配的,是一個歷史自然的過程,就像我們每個人老去,我們根本不害怕,因為這是自然的歷史過程,這個自然的過程你怎么抗拒呢?沒人能抗拒得了。但是我害怕的是我沒到這個年齡段,但是我們少年白頭,我沒到這個年齡段英年早逝,這是我個人對生命歷程最擔心的東西。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不害怕長期人口潛在增速的下降,我們害怕的是即使在這個下降過程中,我們比這個下降過程還有一個負的產出缺口,這是我們害怕和擔心的,從而引出我們價格和利潤的負增長,然后沒有辦法就業,這是當下的核心問題。
今年為什么會這樣呢?今年從宏觀上看沒有問題啊,今年年初我們制定GDP目標5%,目前下來是5.2%,很好啊,年初制定什么目標,年底實現這個目標,這個很好啊,很有計劃性,按部就班。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看到價格負增長和企業利潤的負增長,以及老百姓的預期和信心在歷史的低位呢?為什么?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沒問題啊,它是牟定經濟增速目標的,今年定了這樣,也實現了,也沒有大干快上,你定了5%,我們實現了5.2%的增速,很好啊,問題出在哪兒?也未必怪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吧,關鍵是我們的目標定的合不合理。
你說老百姓不響應,你出了政策我們不響應,因為政策力度不大,我們當然不響應。很多北京、上海二手房目前為止都是80%首付。因為政策的決策者是按照中央的意義來定的,我們似乎可以把今年的主要矛盾逐步看到是目標,也就是說整個經濟運行的真相是什么?不是消費、投資、進出口,也不是企業、居民和政府,而是你的目標是什么,然后為這個目標出什么政策,政策看看有沒有效果,還有老百姓的響應,如果響應不夠政策再出。但是問題是政策目標已經實現了,政策還著什么急呢?就是目標有問題,5%的目標很好,全世界來看也是很好的,但是別忘了,數據有時候是會騙人的,也就是說我們今年5%的目標是建立在去年疫情低增速之上,我不知道在座各位的企業家算同比的話,算不算去年的基數下降。如果算同比的話,去年如果是0,今年是1,按照同比增速這就是無窮大,這樣你就認為這個形勢是大好嗎?顯然是錯誤的。我們在看同比增速的時候要去年基數下移,大概可以測出來今年經濟的增速,包括目標,大概今年實現的目標和增值的目標,去年基數大概是4%左右。所以,表面上是5%,實際上只有4%,4%是持平于疫情三年的平均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我們疫情結束了,但是我們定的目標是持平于三年疫情期間的。
大家想想看,在我們越來越講究核心意識,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你的目標如果是低的話,和疫情三年一樣的話,大家想想看政策的用力也是有限的,老百姓的響應也是有限的。一句話,我們今年的目標和實現目標,和疫情三年持平,大家想想看經濟會是什么樣的狀況。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更加精準的、科學的制定經濟增速目標,對中國集中式的管理模式的經濟體是非常關鍵的。
順著這個思路,大家想想看,我們意識到中國經濟潛在增速在下降,包括中央也意識到了,所以在調整,制定目標今年是5%,明年有可能是5%,也有可能調0.5%,那就是4.5%,也就是4.5%-5%左右。其實比今年好,今年表面上5%,但是去掉基數下行就是4%,4.5%-5%可能接近于我們的潛在增速,我不知道潛在增速是什么,但是我能試探出來中國有沒有遠離潛在增速,如果價格是負增長,一定是遠離潛在增速。明年目標不管怎么定,但是從目前來看可能會高于今年的復合增速,總體我們會更加積極,或者是對明年稍微有點兒樂觀。
當然這種線性外推我們基于兩種風險,可能會對我們的判斷有所影響。第一種風險就是老百姓,出了政策,老百姓買不買賬。我們看過去一段時間,包括很多人口政策出來了,也許有效果,但是不及預期。所以,老百姓的響應非常關鍵,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就是預期和信心,他相不相信政策,有沒有動力消費、投資?
藍色的線是居民信心指數,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個預期信心指數在上海疫情結束以后曾經出現過一次斷崖式的下降,那個時候處于全國靜默的過程。但是我不能理解,藍色的線在斷崖式下降以后為什么彈不會去?按照過往我們看到,只要經濟基本面在修復,上海疫情結束以后我們的基本面是修復的,我們可以面對面,還有旅游,GDP在上升,今年我們還能實現5%左右的GDP增速,只不過上升的力度有大有小,一定是上升修復的,為什么過往我們看得到老百姓預期信心指數隨著經濟基本的修復就能修復,但是經濟基本面客觀上在修復,而藍色的線在底下一動不動。它反過來會影響我們很多行為,包括老百姓的購房行為,現在不能用傳統的政策利率來解釋,反而能夠用預期和信心來解釋,這也就說明現在老百姓的預期信心中可能有一部分是基于經濟基本面的,有一部分是基于經濟非基本面的,這一部分什么時候能起來,關系到明年。如果目標相對優化的時候,你要實現這個目標,有很重要的一個關鍵點。
另外一個問題,對明年的名義GDP可能會有所上升,目標有所上升了,由于綱舉目張了,中央制定了更科學的目標,還有一個東西會影響到明年,就是政策。政策不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就是多上項目,貨幣政策是多降利息,我談的不是這個政策。我談的是有沒有行動的勇氣,什么叫做行動的勇氣?就是說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當遇到價格低迷和房地產等一系列問題的時候,他們當時也采取了很多逆周期的政策,但是采取這些逆周期政策以后發現效果并不好,一方面你在加水,給系統注入資金,但是另一方面系統在漏水,在走出資金。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你房地產企業不穩,整個經濟要實現真正的風險偏好的穩定是很難的。
沒有哪個國家在房地產不穩的時候經濟能夠企穩的,這是不可能的,按照投入產出表計算,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差不多占了GDP的1/3到1/4,你問問銀行的按揭貸款和給老百姓的貸款,大概也到1/3-1/4。我關注的不是老百姓買房,而是風險在這個情況已經出現的時候有沒有勇氣幫助他們,這會連帶很多東西。
日本當年出現危機的時候,他們就覺得不應該救這些企業,為什么?但是后來他們意識到錯了,所以他們在90年代末期成立了很多資產管理公司處置這些壞賬,類似于我們上世紀90年代處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一樣。所以,如果沒有這種行動的勇氣,一方面你在不斷地注入資金,但是整個資金還在漏水,但是地產對于地方財政和整個經濟運行周期是非常重要的。
我問在座的各位,總書記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究竟是什么?美好生活的向往很簡單,人七情六欲,我們滿足了美好生活的向往無非是衣食住行,在座的各位,你們衣服滿足了嗎?反正我這個西服穿了20年,我覺得挺好,食滿足了嗎?山西那么多好吃的刀削面,行有問題嗎?我從北京坐高鐵過來,行沒有問題,在座的各位你們真正沒有滿足的是什么?衣食住行中的住在座的各位你們滿足了嗎?
所以,作為一個正常的國家,每年的房地產銷售應該是正增長,連續幾年大幅度負增長,我個人覺得這中間不符合規律,或者對未來而言,我并不認為中國未來房地產負增長這就應該,一定有很多扭曲在里面。當然搞基建是可以的,但是客觀上講,從長周期而言,中國基建已經見頂了,世界各國的基建見頂往往和人口的見頂和城鎮化率見頂是一致的,我覺得基建要把握好度。
我曾經去過日本,我見過一個沙灘很奇怪,沙灘上沒有沙子,全是水泥,我問當地人說沙灘上怎么沒有沙子,都是水泥,說當時日本房地產當時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搞基建,說實在沒辦法搞了,就把沙子換成了水泥,我們要以他們為教訓,基建搞是可以的,但是要搞到人的心坎上去。
如果在靜默期間,我說我逆周期調整了,我在新疆修一條高鐵,經濟調整了,但是拉到心坎上去了嗎?可能還欠點兒意思。如果經濟有負增長的時候,現在拉動經濟,也許基建發一點兒力,也許消費、地產、出口發一點兒力,各種政策配合才可以,否則就靠一個支柱是不行的。過去三年我們是靠基建拉動經濟,信貸我相信你們沒有起來,過去都是基建,沒有社融。
順著剛才的思路,我相信明年經濟基本面比今年相對要好,但是這種好并不是完全改變了中國潛在增速下降的趨勢,只不過今年由于目標等一系列的原因可能偏離了潛在增速,使得明年稍微靠近潛在增速,從價格和增長都會好一些,但是這個好不是天上掉餡餅的好,是要經過至少兩個季度的周折。比如說四季度,很多數據環比還在下行,比如說明年一季度,環比有很大的壓力,因為是建立在同比之上,一季度是很有壓力的。當經濟遇到壓力的時候,往往也是財政發力的時候,明年二季度有可能會有所改善,可能會實現正增長。但是這個持續時間多長,取決于我們未來真正引領經濟的動力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完全搞基建是行不通的。
日本當年房地產出現問題的時候,完全搞基建,那兩三年基建處于高位。我們去年也是,10%,今年8%,如果明年要實現5%左右的目標,基建還要再上10%。
這是我今天想匯報的東西,謝謝大家!(以上文字為現場速記,僅供參考)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