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財務數據摘要(人民幣):
•集團資產總額28.13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0.60%。
•凈利潤2,735.79億元,增長1.62%;歸屬于本行股東凈利潤2,710.50億元,增長1.62%;利息凈收入5,759.09億元,增長7.23%;凈利息收益率2.19%,同比下降13個基點。
•平均資產回報率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02%和12.12%。
•資本充足率17.06%,不良貸款率1.56%,撥備覆蓋率213.59%
•基于良好的業績,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現金股息每股0.326元(含稅)。
經營業績符合預期核心指標穩健均衡
2021年3月26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SH:601939;HK:00939)(以下簡稱“建設銀行”)公布了2020年度經營業績。2020年,建設銀行沉著應對疫情沖擊,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新金融行動,服務億萬百姓的金融需求,取得了亮麗的經營業績。
利潤增長穩健均衡。平均資產回報率1.02%,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2.12%,資本充足率17.06%。受生息資產增長帶動利息凈收入增長、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增長、一般性開支下降、貸款和墊款損失準備計提力度加大等因素影響,建設銀行實現利潤總額3,366.16億元,較上年增長3.07%;凈利潤2,735.79億元,較上年增長1.62%;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增長3.32%。
資產負債結構持續優化。2020年末,資產總額28.13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0.60%;發放貸款和墊款在資產總額中占比57.70%,上升0.53個百分點。負債總額25.74萬億元,增幅10.96%;其中吸收存款20.61萬億元,增幅12.24%;吸收存款在負債總額中占比為80.08%,較上年上升0.92個百分點;境內個人存款10.18萬億元,較上年增加1.48萬億元,增幅16.99%。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以及加大向實體經濟讓利力度等因素影響,貸款收益率下降;債券及存拆放收益率因市場利率下行低于去年,存款競爭激烈導致存款成本略有上升,建設銀行凈利差為2.04%,同比下降12個基點;凈利息收益率為2.19%,同比下降13個基點。
深化新金融行動推進“三大戰略”
建設銀行秉持大行使命情懷和責任,踐行新金融理念,以增強服務國家建設能力、防范金融風險能力、參與國際競爭能力建設為根本遵循,縱深推進住房租賃、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戰略”,堅持技術和數據“雙輪驅動”的數字化打法,深化運用平臺思維和企業級架構能力,新金融勢能不斷釋放,整體業績穩步攀升,獲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住房租賃逐漸成勢。建設銀行參與推動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助力國家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支持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努力探索可復制推廣的市場機制和經驗模式,為金融支持租購并舉,健全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蹚出了一條新路。截至2020年末,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推廣覆蓋全國超96%的地級及以上行政區,累計上線房源超2,400萬套。積極開展存房業務,累計簽約房源120萬套。“建融家園”230多個項目提供超14萬套長租房源。先后與廣州、杭州、沈陽、南京等11個城市簽署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三年內提供3,000億元的信貸資金,提供約120萬套(間)政策性租賃住房,解決約200萬名城市新市民、新就業大學生的安居問題。
普惠金融樹立標桿。建設銀行著力打造普惠金融新生態,豐富數字化產品體系,形成“小微快貸”“裕農快貸”“交易快貸”“個人經營快貸”新模式產品系列。截至2020年末,建設銀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1.45萬億元,較上年增加4,892.00億元,余額新增均列市場第一;當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4.31%,較上年下降0.64個百分點;普惠金融貸款客戶170.03萬戶,較上年新增37.52萬戶。推出“創業者港灣”,打造創業創新孵化平臺。持續提升風控能力,構筑普惠金融智能化風控管理體系,信貸資產質量保持穩定。
金融科技內外賦能。全面展開技術中臺建設,不斷夯實技術創新基礎。敏捷響應業務需求,深入推進智慧金融建設,打造融合C端場景的新零售格局,構建產融結合的新對公生態,支持資本市場業務協同發展,推進智慧渠道及智能運營能力建設,提升集團一體化智能風控能力。賦能中小金融機構,累計向328家中小銀行輸出風控工具,推動風險共治。
2020年末,建設銀行金融科技人員數量為13,104人,占集團人數的3.51%。2020年,金融科技投入為221.09億元,較上年增長25.38%,占營業收入的2.93%。累計獲取專利授權564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68件,數量居國內銀行業前列。
鄉村振興金融蓬勃發展。建設銀行運用金融科技手段,著力打造“裕農通”特色品牌,為廣大農民客群提供智慧村務、電子商務、便民事務、金融服務等綜合服務。發揮“裕農快貸”線上貸款產品優勢,有效降低涉農貸款融資成本。截至2020年末,建設銀行“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總數超過54萬個,當年通過服務點向數千萬農戶提供超過上億筆服務;涉農貸款余額2.09萬億元,較上年增加2,805.82億元,增速15.52%;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2,312.37億元。涉農貸款客戶數200.07萬戶,涉農貸款平均利率4.75%,較上年下降0.17個百分點。
數字化經營穩步推進。建設銀行秉承普惠、開放、共享的新金融理念,以數字化經營作為落實“三大戰略”的突破點,按照“建生態、搭場景、擴用戶”的基本邏輯,形成了一套具有建行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數字化轉型打法。聚焦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鄉村振興、智慧政務等重點領域,充分發揮數據科技支撐、場景平臺運營優勢,實現金融服務下沉。廣泛延伸金融服務觸角,更好融入住房、交通、教育、醫療、養老等各種生活和社交場景,有效實現無處不在、精準觸達的銀行服務模式。
助力疫情防控服務實體經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沖擊,境內外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建設銀行積極履行大行責任,多策并舉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建設銀行接連出臺支持疫情防控金融服務“10項舉措”、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30條措施、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14條措施、支持湖北地區26條專項措施、支持穩外貿穩外資29條措施等。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累計為12,166戶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投放信貸資金1,256.80億元。加大各項服務收費減免力度,對疫情防控重點企業貸款給予利率優惠,采取延期還本付息、展期、續貸等措施幫助受疫情影響客戶紓困。與政府共建“企業氧艙”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為2萬余家企業提供信貸支持近1,800億元。
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保障業務平穩運行,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健全組織架構,優化處置機制,完善應急預案。加強員工關愛和安全保護,保障各項防疫用品配備。迅速開啟員工一體化平臺遠程辦公模式,加大流程機器人應用,靈活采取居家辦公、輪崗及錯峰上班等多種方式。
依托線上渠道,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線上金融服務。利用全流程在線辦理的“快貸”等消費信貸業務,為個人客戶提供更加便利的消費融資服務。依托智慧政務平臺,助力構建全國疫情信息發布網絡,推出“建行智慧社區管理平臺”,推動城鄉社區構筑“線上+線下”立體防控體系,全國上線社區及企業246萬個,用戶總數超5,107萬人。發揮“建行全球撮合家”線上平臺優勢,“建行全球撮合家”跨境撮合平臺上線“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中歐班列等特色專區,為首屆網上廣交會、服貿會等國際性展會搭建3D數字銀行展廳,實現線上展會運營與跨境對接。截至2020年末,建設銀行及員工為全球抗擊疫情捐款捐物合計3.17億元,其中,捐贈各類抗疫物資共計1,150萬件。
聚焦民生痛點履行社會責任
建設銀行積極探索綠色金融發展新理念,綜合運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租賃、綠色信托等金融工具,在節能減排、清潔能源、清潔交通、污染防治等領域不斷加大資金投放力度,廣泛支持和培育綠色產業,努力成為一家服務大眾、促進民生、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銀行。2020年末,建設銀行綠色貸款余額1.34萬億元,較上年增加1,669.05億元,增速14.20%。
將脫貧攻堅與新金融行動緊密結合,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扶貧貸款投放,推廣“民工惠”“新社區工廠貸”等產品,支持陜西省安康市“一區三縣”如期脫貧摘帽,助力全國其他地區1370個貧困村、近20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2020年末,產業精準扶貧貸款余額1,237.51億元,較上年增加322.45億元。積極開展消費電商扶貧,舉辦善融商務“跨越2020”系列扶貧營銷活動,全年扶貧交易額170.80億元,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25.18億元。2021年,建設銀行將繼續優化政策供給,因地制宜開展產品和服務創新,增強脫貧穩定性,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向社會開放“勞動者港灣”1.42萬個,累計服務人數超過1.40億人次,線上注冊用戶超過1,040萬,不斷深化“勞動者港灣+”模式,共建合作第三方機構數量達780個。依托建行大學“金智惠民-脫貧攻堅”累計培訓331萬人次,將金融知識送到田間地頭。
立足共建共享公益平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為社會注入正能量。2020年,公益捐贈總額4.49億元,其中,定點扶貧捐贈1.32億元,全年累計實施民生扶貧項目740余個。
2020年,建設銀行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客戶和市場廣泛認可,在《亞洲銀行家》舉辦的“2020年財富與社會類獎項”評選中獲得“中國年度商業銀行”;在《亞洲貨幣》“2020中國零售銀行大獎”評選中榮獲“最佳全國性銀行”。國際排名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在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2020年世界銀行1000強排名中連續第7年位列第2位;在2020年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中位列第10位,品牌價值達210.89億美元;在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名第30位;2020年,明晟將建設銀行ESG評級提升至A,大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主動消化風險夯實資產質量
建設銀行全力支持國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秉承“穩健審慎全面主動”的風險文化,以體系化的思維、全面主動智能的理念,探索實踐適應數字經濟和新金融的風險管理新打法,構建科技引領的現代化風控體系。堅持審慎原則,在充分考慮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影響的基礎上,根據客戶實際風險情況,加大撥備計提和風險資產處置力度,提高風險抵補能力。前瞻性開展疫情影響專項壓力測試,持續做好貸后監測管理,提前做好風險化解等措施,保障業務平穩發展。
2020年末,建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607.29億元,較上年增加482.56億元;不良貸款率1.56%,較上年上升0.14個百分點;損失準備對貸款總額的比率為3.33%,撥備覆蓋率213.59%,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建設銀行表示,未來將重點推進以下工作:一是構建集團綜合融資服務體系,持續優化信貸結構,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二是鞏固“三大戰略”領先優勢,推動住房租賃戰略取得新成效,打造普惠金融業務首選銀行,加快金融科技戰略實施。三是對公業務邁出新步伐,零售業務再上新臺階,資管業務實現新突破。四是搭建開放新生態,促進數字化經營提質升級,提升場景生態平臺運營能力,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五是提升風控合規現代化治理能力,完善全面主動智能的現代化風險管理體系和內控合規長效機制,高度重視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
新的一年,外部經營環境仍然嚴峻復雜,面對國內外復雜的形勢和各種挑戰,建設銀行將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深化新金融行動,持續提升“三個能力”,縱深推進“三大戰略”,堅持以“新金融+高科技”謀篇布局,加快構建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全面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CIS)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