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也想不到,咱家的菜能直接賣給北京的老百姓,這可比賣給菜販掙得多多了!”從一家5口人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自家種植的新鮮果蔬“直銷”北京,來自河北鄒村的郭連磊發自內心地高興。
“扶上馬”再“送一程”。從物質生產、文化生活再到教育傳承,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郭連磊們的生活變化巨大。如何讓他們的好日子紅紅火火、邁上新臺階?定點幫扶被賦予新的時代任務:幫助脫貧地區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作為承擔定點幫扶河北武強縣、饒陽縣、重慶秀山縣、貴州黃平縣任務的大型國有金融機構,農業銀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堅持做好定點幫扶的決策部署,扎實推進定點幫扶工作,穩定優化主要幫扶政策,持續加大信貸投放,扎實做好資金、項目、人才、消費等幫扶。截至11月末,該行縣域貸款余額6.1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8658億元;在4個定點幫扶縣貸款余額133.24億元,比年初增加13.90億元。
從田間地頭到北京餐桌
郭連磊來自河北衡水市饒陽縣五公鎮鄒村。2014年,因為缺資金、缺勞動力,一家5口人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好在2016年、2018年,郭連磊先后獲得饒陽縣政府的扶貧資金和5萬元農行小額扶貧貸款,蓋起了兩個“設施葡萄大棚”。通過“葡萄與甜瓜輪種”,郭連磊的一個葡萄大棚一年能掙5萬元。如今,除了自有大棚,他還承租了兩個大棚種植各類蔬菜。
“比種玉米強多了,一年能掙十來萬,忙的時候還要雇其他農戶幫忙。”郭連磊感慨。
地處華北平原腹地,饒陽縣設施果蔬和養殖產業發達。農行作為定點幫扶饒陽縣的國務院直屬機構,歷年來已為饒陽縣累計投入幫扶資金7487.5萬元。
圍繞饒陽縣特色優勢產業,農行先后打造“農銀采摘園”“扶貧棚室示范區”等近30個幫扶項目,既擴大特色產業規模,又提升產業科學技術含量,向產業鏈條上游的育種育苗,下游的旅游采摘、食品加工等產業延伸。多年來,幫扶項目受益群眾7萬余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脫貧人口8000余人次。
“完成了脫貧攻堅,來到了鄉村振興元年。”在農行總行派駐河北饒陽縣鄒村第一書記何布衣看來,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的問題又來到了面前。
今年,饒陽縣鄒村黨支部決定,依托區位優勢和產品優勢,開啟銷售新途徑——把原來農戶等著采購商來地里采購的銷售模式,變成主動將自己的蔬菜送出去,直接送到北京市老百姓的餐桌上。
中秋前夕,鄒村黨支部和北京海淀區西三環社區黨支部溝通、籌備后,“饒陽果蔬直通社區”活動在北京市西三環社區內啟動。鄒村黨支部組織村民把新鮮的果蔬送到北京,海淀西三環社區黨支部把鄒村的產品介紹給社區居民。
郭連磊記得很清楚:前一天晚上10點,他和幾個鄉親一起,把自家大棚里的葡萄、圓白菜、黃瓜、西紅柿、茄子、扁豆、茴香等十幾樣菜品采摘、裝車。當天凌晨2點整裝出發去北京。“既興奮、又緊張。”郭連磊心里有點沒底:“這么多,能賣得出去嗎?”
當天,整齊碼放的鮮嫩果蔬,很快在社區匯集起人氣,讓郭連磊的疑慮逐漸打消。不到中午,村民們拉來的果蔬就被社區居民搶購一空。
想法活絡的村民們還與北京交道口東、大方家社區對接,鄒村的果蔬銷路進一步拓寬。“一般周末去一次,跑一趟能掙2000塊錢。”郭連磊說,蔬菜都是自家種的或者聯合采的,很受歡迎。
從“文化記憶”到“指尖經濟”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地處武陵山腹地,旅游資源豐富,有“書中邊城,畫里秀山”之稱,“秀山花燈”“秀山民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農行把金融助力“非遺+”作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著力點,加大非遺培訓、打造“非遺工坊”、擴大非遺消費體驗中心,把“支持非遺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促進文旅融合”做實做細。
“我是農行扶持的巾幗土家織錦培訓班第一期學員,7月開始在洪安老街培訓,培訓了30天,考核合格后,就留在就業工坊做土家織錦。”當地居民劉戀說,土家織錦是反面挑花技術,比較容易學會。工坊按件計價,她一個月可以掙1000元至2000元。
農行總行派駐秀山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趙云鵬介紹說,秀山土家織錦非遺培訓及就業工坊建設,是今年農行定點幫扶項目之一,投入資金50萬元,以“就業技能培訓+就業工坊+展示展銷+非遺體驗”模式,打造以土家織錦為主,具有傳承技藝和就業增收雙重作用的手工織造基地,助力群眾穩定就業,為農村婦女拓展增收渠道。
工坊坐落的洪安老街,是當地的核心景區。敞亮的房間、專注的織娘,讓老街煥發傳統民族文化的魅力。“游客通過參觀、體驗工坊,增加對土家織錦的了解。他們通常會買一些產品帶走。”秀山土家織錦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弘說。
農行秀山支行行長蔡懿透露,為了更精準地支持秀山非遺產業發展,專門研發推出了“非遺貸”,為經營非遺項目但融資有困難的非遺傳承人、企業負責人、專業技能人士提供信貸支持。在他看來,“非遺貸”既能發揮金融優勢,向社會展示秀山多彩的非遺文化,還能鼓勵非遺項目“活”起來,成為市民生活中的藝術品。
“非遺貸”是農行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程中,結合新發展需求創新產品的一個縮影。在“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基礎上,農行還創新研發了對象寬、免擔保、利率低、用途廣、期限長的“富民貸”產品,以中藥材、茶葉、柑橘種植、養殖等優勢特色產業客戶為重點,精準支持信用良好、真正從事生產經營、有真實用款需求的農戶,讓“富民貸”起到“帶民富”的作用。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去年末,伴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農行“金穗圓夢”活動歷時三年收官,累計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一新生10264名,資助款合計5132萬元,其中包括農行定點扶貧縣學生1710名。
通過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夯實脫貧致富根基的做法還在延續。秀山地處偏遠山區,教學設備更新遠遠跟不上城市的步伐。在秀山縣教委技管中心副主任吳仁俊看來,秀山有很多學校存在更新教學設備的需求。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農行投入幫扶資金70萬元,為涌洞鎮、洪安鎮、官莊街道等鄉鎮的多所學校更換了智能黑板,助力學校信息化建設。操作易上手,很多老教師也一學就會。涌洞鎮中心校二年級教師宿彩霞說,新設備里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光可以直接用,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修改后再用,既節約備課時間,又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