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互助近日宣布將于4月30日關停,百度燈火互助、美團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此前已相繼宣布關停,一場網絡互助“關停潮”正在襲來。
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第一大網絡互助平臺相互寶內部正在商討整改方案,不排除未來有關停的可能性。此前,螞蟻集團在籌備上市之際已將相互寶業務進行剝離。
這些網絡互助平臺之所以關停,或為多方壓力所致。對于網絡互助平臺而言,一方面,參與人數增長乏力、分攤壓力上升,經營承壓;另一方面,網絡互助設計與商業保險過于相似,面臨依法納入監管的合規風險。對于政府管理部門而言,網絡互助平臺的資金和信息管理缺乏規范,參與人數又多,有引發群體性事件的風險。
隨著網絡互助平臺“關停潮”到來,清理這些“類保險”非正規軍正當其時。
多家網絡互助平臺相繼關停
2020年9月,啟動首例分攤后2個月,運營不滿1年的百度燈火互助宣布關停。背靠百度引流,運營1年參與人數卻不足50萬,燈火互助的關停折射出互助行業過于激烈的競爭環境。
據業內專家分析,普通人一般參與一個互助計劃就足夠了,但螞蟻、美團、水滴等大型互聯網企業都搭建了互助平臺,“搶人”大戰自然是空前激烈。近日宣布關停的悟空互助與燈火互助類似,規模尚小,救助人數僅有數人。這些小互助平臺的關停,反映出互助行業過熱的競爭格局。
今年1月以來,美團互助、輕松互助、水滴互助這三大“第二梯隊”互助平臺相繼宣布關停。這些互助平臺關停之時,平臺分攤人數穩定在千萬以上。記者獲悉,作為分攤人數穩定在1億人左右的互助行業龍頭,相互寶近期也傳出關停傳聞。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大型互助平臺的離場,正式向市場宣告,聚集了各類風險又面臨經營壓力的互助模式,現在走不通了。
經營壓力與合規壓力并行
在保險市場專業人士看來,各大網絡互助平臺關停背后,折射出互助行業已面臨行業性經營壓力。同時,在監管部門關注下,互助行業的合規風險激增。因此,此時關停互助平臺,也是對廣大參與者的一種保護。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網絡互助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參與人數增長開始放緩,有些平臺活躍參與人數明顯下降、分攤金上升,行業自發調整優化的壓力較大。同時,較為成熟的網絡互助平臺已通過相關主體拿到保險中介牌照,開始發展保險產品服務,能較好滿足參與人的風險保障需求。因此,網絡互助平臺對參與人和平臺自身的重要性都在下降。
除了經營壓力,網絡互助平臺也不得不直面日益激增的合規風險。“網絡互助設計上與商業保險越發相似,而金融活動要全部納入金融監管。因此,網絡互助難以回避合規成本和環境風險。當前,多家網絡互助平臺關停,應是從自身長期利益考慮。”王向楠說。
一位網絡互助平臺發起人表示,網絡互助平臺將受到強監管是大勢所趨,2020年部分網絡平臺負責人被監管約談。銀保監會打非局也表示,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屬于非持牌經營。
經營互助業務將面臨較大的監管合規成本,對所積累會員的商業轉化也將受影響,關停或是一種綜合考量下的理性選擇。
應警惕“類保險”非正規軍
實際上,網絡互助平臺近年來之所以能快速發展,主要是其披著“類保險”的外衣,能在參與人確診重大疾病時給付或報銷一定金額的醫藥費。一些網絡互助平臺在宣傳時也打著保險保障的旗號,營造互助平臺的保障十分充足的假象。
一位保險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表示,實際運營中,網絡互助平臺的給付或報銷是不穩定的。一方面,很多網絡互助平臺不斷修改條款,導致一些參與者雖在加入時符合賠付條件,但到了實際患病需要理賠時,卻因條款修改而無法獲賠。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多次提醒,網絡互助平臺不是持牌經營,隨時面臨關停風險。當前多家網絡互助平臺關停也印證了這一風險。
近年來,網絡上出現了很多打著互助、眾籌幌子的“類保險”組織,它們以互助社區、互助理財、慈善互助等名目,吸引用戶參與其中,或是承諾大病救助,或是承諾高額收益。但這些“類保險”組織都沒有合法的金融牌照,無人監督管理,參與者分攤或繳納資金后,沒有法律保障的救助權益或分紅權益。
王向楠解釋稱,眾籌屬于單方面尋求救助,是臨時性、無保證的。普通的互助平臺是去中介化的,往往不夠穩定,在消費者保護上也缺乏強有力的監管者。商業保險則不同,其目的雖是互助,但是基于完善的層層制度設計,可提供長期、有保證且穩定的保障。如今,各類保險既有高端產品,也有普惠性越來越強的親民產品,用戶的選擇面較廣。
“互聯網是生成和使用‘數據’的重要基礎,互助是保險的基本屬性。因此,保險業可以學習借鑒一些網絡互助的有益成分。例如運用大數據技術合法合規地分析被保險人的風險,對不同投保人設計不同程度的告知提示;利用區塊鏈技術防控健康險經營中較嚴重的欺詐,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理賠工作流程,在保障基礎上合理推送健康管理服務。”王向楠說。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