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香港保險業沖擊巨大。
近日,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披露2021年上半年中國香港保險業的臨時統計數字,期內毛保費總額達3070億美元,再次因部分短期儲蓄壽險保單的保費繳付模式影響,較去年同期下跌2.2%。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按年下跌96.5%,至約2億港元,占個人業務總額0.3%,進入“冰河時代”。
友邦、保誠香港業務受到較大影響
從長期業務來看,中國香港2021年上半年有效長期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為2736億美元,同比下跌2.4%。其中,個人人壽及年金(非投資相連)業務保費收入為2262億美元,同比下滑4.9%;個人人壽及年金(投資相連)業務,保費收入為202億美元,上升59.2%;退休計劃業務供款為239億美元,下跌8.4%。
另一方面,期內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為805億美元,同比上漲22.9%,個人人壽及年金的非投資相連業務新造保單保費為670億美元,同比上漲10.3%;投資相連業務新造保單保費為134億美元,同比上升192.2%。
不過對于上述業績,香港銀保監局也提醒,必須注意這些正面數字應從2020年低比較基數的角度審視。在2021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共發出約31000份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并帶來22億美元保費,占個人業務總額2.7%。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上半年,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從2020年上半年的62億美元,收縮至2021年同期的約2億美元,同比下跌96.5%,占個人業務總額0.3%。據了解,這些保單約97%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即非一筆過支付);危疾、終身壽險及醫療保險分別占這些保單的份額為38%、33%和20%。
即使是龍頭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根據中期業績報告,友邦人壽2021年上半年實現新業務價值7.38億美元,同比增長15%。照此計算,友邦人壽2021年上半年對友邦保險的新業務價值貢獻率達40.68%。另據報告顯示,友邦人壽2021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利潤率達82.1%,同比增長0.3個百分點;總加權保費收入39.61億美元,同比上升22%。
然而,對于中國香港地區,友邦保險的香港新業務價值同比僅增長2%,相較于2019年同期下降66.9%,此外,香港新業務價值對公司的業務貢獻已下降至16%。
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源祥表示,這是由于旅游限制繼續影響對中國內地訪客的銷售。
與此同時,友邦保險的澳門分公司在“個人游”計劃重啟的支持下,中國內地訪客銷售占其2021年上半年年化新保費總額超過三分之一。
澳門金管局數據顯示,2021年、2020年、2019年一季度,澳門地區人壽保險的毛保費收入分別為105.8億澳元、65.98億澳元、50.27億澳元,同期獲得大幅增長。保誠也在半年報中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從去年一月末開始,香港地區面向內地客戶的新跨境銷售繼續受到嚴重限制,與上一期間相比,整體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減少35%。
險企離職潮不斷
新造保單減少對保險公司沖擊巨大,此前有消息稱,保誠香港裁員,牽涉約200人。當地傳媒報道稱,受影響的保誠香港員工,主要是后勤職位。隨后保誠香港表示,最近香港業務有部分員工在定期評估后需要離職,正與所有受影響員工緊密聯系,并會在過渡期提供支援。
香港保險代理人李明(化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險代理人這兩年的日子確實可以用“苦不堪言”來形容。由于香港和內地通關受限,今年上半年他的新保單金額只有20萬,均是香港本地。
而在兩年前,李明每年的業務提成就已經超過300萬港元,年年都會被邀請去MDTR(百萬圓桌會議TheMillionDollarRoundTable,簡稱MDRT,是全球壽險精英的最高盛會)。
李明表示,自己的團員已經走了一半,現在只剩下15個人,部分組員的工作性質從全職變成兼職,如果遲遲不能通關,可能會有更多的人離職。“我們團隊的情況已經算好的了,有些2019年新組團隊已經解散了。”
由于幾乎沒有新增業務,李明今年5月已經從香港回到內地,他對記者表示,現在每天都會瀏覽相關新聞,只盼望兩地能夠盡早全面通關。不過他表示,雖然現在香港保險市場冰凍,但是潛在需求依舊旺盛。“每天咨詢的客戶很多,公司也設計了新產品,一旦生產生活恢復正常,相信業務會出現V型反彈。”
業務員大面積離職帶來的最突出問題是,涌現不少“孤兒”保單。
“孤兒保單一般會讓團隊的其他成員接手,可能會影響客戶體驗,比如不及時提醒客戶繳保費、理賠時業務不順暢等。不過保單是和公司簽的,不是和個人,所以都是有效的。”李明告訴記者。
為了減少由于代理人離職造成大量“孤兒”保單的情況,保險公司對考核標準進行了調整。不少公司表示目前取消業績要求,即使代理人零業績也不會解雇。
“不止是代理人‘揾食’艱難,不少客戶因為疫情沒有錢交保費,保險公司也延長了繳保費的時限,豁免了一些晚交的利息,希望能夠共克時艱。”李明表示。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