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泰證券的最終命運可能會成為天風證券旗下的一家資管子公司,而恒泰長財證券則大概率將成為天風證券的投行子公司,同時也將通過恒泰證券間接獲得新華基金這一公募業務牌照。
天風證券收購恒泰證券的更多細節或正在醞釀之中。
今年7月份,天風證券作價45億元向恒泰證券發起的收購已通過股東會審議,將從北京慶云洲際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處購得恒泰證券7.81億股內資股,收購完成后持有恒泰證券29.99%的股份。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天風證券有望進一步謀求恒泰證券的控制權,并在滿足監管要求的情況下對天風證券和恒泰證券的業務進行相應調整。根據目前的研究方案,恒泰證券的最終命運可能會成為天風證券旗下的一家資管子公司,而恒泰長財證券則大概率將成為天風證券的投行子公司,同時也將通過恒泰證券間接獲得新華基金這一公募業務牌照。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舉措一旦實施,有可能會進一步強化天風證券的規模效應,促使天風證券向頭部券商的地位發起沖刺。
整合在即
在天風證券最早的披露中,曾表示此次對恒泰證券29.99%的股份收購“不涉及控制權”;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接近天風證券人士處獨家獲悉,天風證券正在研究進一步謀求恒泰證券的控制權。
記者了解到,在醞釀的實控方案中,天風證券計劃在完成對恒泰證券的收購和實控后,將其兼并整改成為旗下的一家資管子公司。
“天風證券有望進一步謀求對恒泰證券的控制權,并進一步將恒泰證券整合為一家專業的資管子公司。”上述接近天風證券人士透露,“如果按這個方向走,未來天風會將恒泰證券的原有業務剝離整合進天風,同時將天風的資管業務注入給恒泰證券。”
事實上,通過設立資管子公司的方式獨立開展資管業務已經成為證券行業的大趨勢,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目前至少包括國泰君安、海通、招商、華泰、光大、興業、渤海、廣發、銀河、中泰、財通、東方、國盛、長江等不少于14家券商擁有旗下的資管子公司。
天風本身就曾有類似想法,早在去年底,天風證券亦曾公告稱籌備設立“天風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計劃出資額5億元,但后來該事項并無結果。
11月13日,記者致電天風證券相關人士詢問資管子公司籌備進度一事,對方表示“具體不太清楚,只知道我們公司有一個上海分公司”。
上述接近天風證券人士認為,將恒泰證券整合為資管子公司的方案之所以可行,另一原因還在于恒泰證券旗下擁有新華基金。
“成為資管子公司本身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恒泰證券本身還是新華基金的控股股東。”一位接近天風證券人士透露。“這就多了一個公募牌照。”
工商資料顯示,成立于2004年的新華基金總產品有44只,合計管理資產規模達216億元,其中恒泰證券持有其58.62%的股份,其他股份由新華信托和杭州永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分別持有35.31%和6.07%。
“如果天風證券進一步獲得恒泰證券控制權,也將對新華基金形成間接控股,這樣天風證券一方面不用再重新申請公募牌照,同時也不用再籌備資管子公司的事了,因為這兩塊牌照都是要審批的。”上述接近天風證券人士表示。
而對于恒泰證券未來是否有可能被整合為天風證券的資管子公司,天風證券方面則回應表示并不了解。“這個不太清楚,超出我們所了解的業務范圍了。”上述天風證券人士則坦言。
版圖布局初現
天風證券當前的資管業務已小有規模。
數據顯示,天風證券最新的資產管理凈值規模為537.33億元,排名行業第15位,而恒泰證券的資管規模則只有17.56億元,二者相加合計規模將達554.89億元,對于其在行業內的提升作用相對有限。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籌備資管子公司的計劃,仍與為資管業務提供更加獨立、有效率的治理結構有關。
“獨立子公司搞資管業務的優勢是和母公司進一步實現風險隔離,而且在經營決策上也有更好的效率,同時還能給管理層帶來股權激勵等空間。”上海一家券商資管人士坦言。
值得一提的是,恒泰證券旗下還有一家投行子公司恒泰長財。上述接近天風證券人士透露,在完成對恒泰證券整合的同時,不排除會將恒泰長財改造為天風旗下的投行子公司。“恒泰長財其實也是恒泰旗下的一塊證券牌照,這個牌照未來大概率將成為天風的投行子公司。”
這也意味著,天風證券若完成對恒泰證券的收購后,其將以母公司的方式直接或間接控制恒泰證券(資管)、恒泰長財以及新華基金(公募)三家專業子公司,進而形成新的業務版圖格局。
在業內人士看來,天風一旦完成對恒泰證券的整合兼并,其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容,并向頭部券商地位發起挑戰。
截至中報數據,天風證券凈資產、總資產分別為178.32億元和567.25億元,同期恒泰證券凈資產、總資產分別為104.36億元和313.78億元,兩家券商的凈資本分別為92.73億元和62.49億元。
如果整合完成,兩家券商的合計凈資產、總資產則將分別達至282.68億元和881.03億元,而凈資本也將達155.22億元,而天風證券的資本實力也將從行業當下的37位進一步上升至23位。
在業內人士看來,伴隨著市場馬太效應的強化,類似的證券業兼并整合還將進一步持續,而通過這種方式也將促進部分機構從中等規模向頭部地位發起沖刺。
“在激烈競爭的情況下,龍頭券商無論在投行業務還是經紀業務上,優勢地位越來越明顯,而如果兩家腰部券商通過整合合并就有可能創造一家新的頭部,帶來1+1大于2的效果。因此未來一段時間的收購整合可能會越來越多。”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表示。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