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掌門人”吳樂斌
本報記者 朱寶琛
“中科院籍”高科技公司寒武紀,以68天的時間,創下今年以來科創板上市企業過審的最快紀錄。
圖為吳樂斌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
上市環節,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掌門人”吳樂斌眼里,屬于“五條魚”理論里的“第四條魚”,即“從有利潤到上市”這條魚。
近日,吳樂斌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的專訪,暢談他掌舵的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科技成果轉化的“一條河與五條魚”理論、科創板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等問題。
打通IP到IPO間的“運河”需要搭建基礎設施
多年來,吳樂斌一直致力于打通一條從科研院所知識IP到資本市場IPO之間的“運河體系”。
“知識海洋和資本海洋之間有千山萬水的阻隔,這條運河怎么挖?就需要搭建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吳樂斌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他進一步解釋稱,如果將整個科技成果轉化的生態環境比喻為“運河”,科技型企業的成長階段便可以稱為“運河”里的“五條魚”:分別是從創意到產品、從產品到有銷售、從有銷售到有利潤、從有利潤到上市、從上市變成行業龍頭。
當然了,“運河體系”只是一個比喻。在吳樂斌看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就是打造一個生態體系,這離不開各個層面的共同努力。
“作為中科院體系的一部分,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更多的是去尋找生態良好、或者‘運河’流過的地方進行布局。這就意味著,我們會選擇一些科技重鎮和經濟、科技發達的地區,緊緊跟著國家戰略進行布局。”吳樂斌說,在這一過程中,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會堅持雙輪驅動,即戰略直投和基金投資的協同,讓IP(知識產權)、LP(有限合伙人)、GP(普通合伙人)、SP(戰略合作伙伴)形成良好的戰略協同聯合,形成“4P協同”的產業鏈。
據吳樂斌介紹,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運行已有近兩年時間,以“母基金+直投”結合的方式投資,搭建面向全國的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平臺和投資體系。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的直投項目中,有多個在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案例,寒武紀就是其中之一。此外,還包括盛諾基、國科天迅、天廣實、芯長征等。
“科技企業成長的五個階段均需要資金助力,而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側重在上市前的階段,即前三個階段。”吳樂斌說,而恰恰前三個階段的工作是一個慢活、細活、苦活、難活,要做好很難。
所謂慢活,是培養周期長,一直要培育護送到第四個階段;細活,是因為它很嬌貴,需要更多耐心;苦活,是要做好量身定做的貼身服務,才能讓他們成長;難活,是要有專門的手藝才行。
“從很多科技企業的成長規律來看,由一個好的創意或者技術成長為優秀科技企業,這個過程涉及非常多的因素,如果投資者不具備慧眼、功力,就很難吃透。”吳樂斌說,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是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企業面對的問題更加關鍵,投資人需要深入了解科技企業成長規律,才能真正幫助企業順利度過成長關卡。
他介紹,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不僅要給標的企業帶來資金,更重要的是帶來價值,“做科學院的事,用社會化的錢,用市場化的人”。母基金二期將進一步明確投資策略,緊緊圍繞和服務好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科創板實現很好的發展 可打高分
得益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一大批長期積淀和蘊藏在科研院校中的科技成果,正在被逐漸發現、挖掘、轉化。中科院,就是一座有待資本賦能的IP寶庫。而從技術到商業,從實驗室到市場,亦是中科院旗下企業共同的成長路徑。
科創板,正是企業實現成長的場所之一:推出近一年來,已有“中科院籍”企業在科創板嶄露頭角。同時,亦有多家“中科院籍”企業計劃登陸科創板。
“作為旁觀者,我給科創板打的分數會比較高,在90分到95分之間。”吳樂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之所以打出高分,吳樂斌給出的理由是,科創板實現了兩個大的跨越。第一個跨越是實現了注冊制,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多年來所盼望的目標;第二個跨越是不再以凈利潤為“硬指標”的上市門檻。
科創板根據板塊定位和科創企業特點,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使得市場的“進口”暢通。
“這兩大跨越符合國際慣例,更重要的是貼近科技企業的發展規律和特征。所以,從這兩方面來看,科創板實現了很好的發展。”吳樂斌說,同時,從已經上市的企業情況來看,體現出了自身的成長性和優勢。所以,科創板應該可以打很高的分數。
隨著科創板試點注冊制取得成功,創業板也將迎來注冊制。
設立于2009年的創業板,聚集了一批優秀企業,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吳樂斌認為,科創板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創業板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都有高科技含量和高成長性的企業。雖然兩者分屬于不同的交易場所,但是,兩個不同的市場可以相互借鑒,同時又有一定的競爭和互補,共同推動企業的發展。同時,科創板實行注冊制已經取得了成功,創業板借鑒科創板的成功經驗,完善后再發展,對企業和投資者而言,又多了一個選擇。
不管是科創板還是創業板,都為支持科技創新、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優秀的場所。那么,資本市場還可以在哪些方面發力?吳樂斌給出了兩個答案。
首先,科學無國界,科技是全球化的。面對科學創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更,一定要堅持走全球化的道路,要用全世界的創新為中國所用,同時,我們的創新也要與全世界共同分享。
“我始終有種判斷,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和積累,科技創新已經走在全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制約,他們的科技創新有外溢現象。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市場在不斷增長,產業在不斷發展,但是市場的需求始終處于饑渴狀態。如何讓‘外溢’和‘饑渴’之間形成對接,這是資本市場需要考慮的問題。”吳樂斌說。
怎么做?吳樂斌認為,可以通過基金的紐帶,實現外溢的供給端和饑渴的需求端的結合。
“希望資本市場稍微再做點努力,為技術全球化提供平臺。就像燒水,已經達到99度了,那么是否能夠再加1度?”吳樂斌說。
其次,希望能給VC和PE打造一個接盤的平臺。
“現在VC和PE的數量在中國達到了空前的程度,這就會出現河道擁堵的情況,最嚴重的就是退出嚴重堵塞。現在資本市場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堰塞湖’還是存在。”吳樂斌說。
鑒于此,他提出,是否能主動打造一個類似于VC和PE的股權交易平臺的對接平臺。
吳樂斌舉例稱,例如銀行和保險的資金原本可做長期投資的,但由于監管等多方制約,導致長投短用。“如果能夠保證資金可以在基金中短期退出,那么就能激活銀行、保險機構的資金。這就需要建立一套全方位的機制。”
(編輯 張偉 孫倩)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