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同此涼熱。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全球各國經濟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其中嚴重依賴資源經濟的商品國壓力更為明顯:澳大利亞海運出口大幅下降、巴西商品貿易企業生意中斷……
大宗商品市場多品種在上周普遍下跌,業內人士提醒,短期需警惕空頭繼續肆虐,但中長期看,經濟基本面有望回歸常態,國內獨立品種有望表現抗跌。
□本報記者張利靜
部分經濟體承壓明顯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一家主營龍蝦購銷的漁民合作社一改往日的忙碌景象,變得蕭條起來。據媒體報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眼下即將迎來捕撈季,但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的漁民合作社卻開始停止收購龍蝦。
據外媒報道,澳大利亞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第一周,澳大利亞的海運出口量大幅下降了50%。對于海運出口占據出口總量七成以上的澳大利亞來說,摩根大通分析師指出,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澳洲海運貨物出口將下降2%至3%,并將拖累澳大利亞第一季度GDP增長率0.2個百分點。
無獨有偶,巴西一家主營鐵礦砂、蔗糖等原材料出口業務的企業近期也受疫情影響而被迫中斷了部分正常業務。“受疫情影響,短期我們的生意受到了影響,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該企業負責人表示,其出口業務主要面向中國。
加拿大的一些企業主和商戶也未能幸免。據媒體報道,多倫多一家羽絨服企業生產車間內,如今掛滿了縫制好的產品。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羽絨服的袖口上,如果不釘上中國制造的小金屬質地的品牌標簽,沒法送去商店售賣。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表示,預計未來幾周,新冠肺炎疫情將導致德國東部地區汽車、制藥和造紙等行業的生產出現短缺……
商品市場普跌
在疫情擴散影響下,全球現貨貿易市場受到波及,相關商品國及大宗商品相關資產近期紛紛走出下跌行情。
作為典型的商品貨幣,澳元和中國形勢息息相關,過去兩年中,澳元兌美元走勢持續走低,今年以來更是加速回落。分析人士表示,森林大火和疫情爆發等事件令澳元近期跌至10年低位,而最新公布的2019年四季度建筑活動指數下滑了3%,更增加了澳洲聯儲的降息預期。
雪上加霜的是,在歐美市場恐慌情緒蔓延之下,澳大利亞股市近期連續下挫,目前尚未出現止跌跡象。
從大宗商品市場來看,Wind數據顯示,上周WTI原油期貨價格已經累計跌去12.64%,美國原油期貨同期跌幅達15.21%,原油市場跌入“40美元時代”。COMEX黃金期貨在上周五以3.4%的跌幅創下7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全周下跌3.73%;COMEX白銀期貨上周跌9.98%。此外,LME銅上周跌幅為3.06%;NYMEX天然氣期貨上周下跌11.27%。
農產品市場整體抗跌。Wind數據顯示,CBOT大豆期貨上周累計跌0.70%;ICE白糖期貨上周低開高走,收盤價與前一周持平;不過油脂品種相對表現較弱,大商所棕櫚油期貨跌4.99%;
阿格斯咨詢團隊在近期發布的《新冠病毒疫情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白皮書中認為,受疫情影響,亞太地區大宗商品市場(包括化肥、原油、LPG、LNG、成品油、瀝青、生物燃料等領域)、俄羅斯出口市場(包括原油、船用燃料、LPG和煤炭出口領域)以及美國原油市場、全球金屬市場都將受到波及。
近期持倉方向至關重要
阿格斯咨詢團隊表示,預計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將下降38萬桶/天,降幅較溫和,這是基于全球GDP將下降0.3%做出的預期。從表面上看,這樣的減產量是市場和生產商能夠承受的。但目前看來至少在2023年之前,全球新增煉油產能都可能會超過需求增長。
“由于疫情使得生產工廠關閉、供應鏈出現瓶頸,導致整個鋼材和工業金屬市場近期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反映出金屬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變化的敏感度。”該團隊指出。
從交易角度而言,經濟邏輯宏觀與商品研究院分析師劉紫城表示,事件驅動作為商品價格波動的核心因素,尤其是全球性影響力巨大的事件,對商品價格的波動影響巨大。“從疫情的持續過程、帶來的影響及最終持續時間,將會是驅動行情幅度、力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決定投資者盈利/虧損能持續多長時間。”他表示,在全球性大行情波動中盈利的投資者,持倉方向至關重要。
“全球疫情的復雜性、持續性及較高的不確定性正是市場空頭肆虐的時候,因此全球商品市場在此時間段,以空頭方向為主導,如出現政府干預或者全球央行等聯合干預,會出現階段性反彈。”劉紫城說。
從經濟面看,中金公司近期預測,我國逆周期調節力度將明顯加大,預計2月新增社融或將達到2.4萬億元(2019年2月為9600億元),據此推算,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將上升0.6個百分點至11.3%,年化環比增速可能升至15%以上。“2月中旬以來,復工節奏有所加快。更為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可能在疫情過后推動內需加速回升。”中金公司分析師指出。
這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分析師對國內經濟的觀點。他們認為,由于中國對疫情防控措施有力,國內經濟基本面將逐漸回歸常態,國內較獨立的商品或表現抗跌。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