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
人才、技術、資本是經濟發展中的三個重要生產要素。改革開放后,我國中部省份鄉村生產要素較長時期內呈現單向流出的態勢。近日,記者采訪發現,近年來農村生產要素加速回流,并呈現出城市流入農業農村的“逆城鎮化”態勢。
這里所說的生產要素,主要指的是工商資本。亦即在城市化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城市建設和投資將面臨新的發展瓶頸的情況下,為了尋找新的投資熱點,資本開始向農村轉移,呈現“上山下鄉”的新格局。
我們說,改變資本過度聚集城市、過度向城市集中的格局,分流一部分到農村,是中國經濟發展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必須達到的目的。否則,城鄉差別就難以縮小,現代化也難以實現。但是,資本如何向農村分流,如何才能真正達到“上山下鄉”的目的,目前的流轉方式和運行軌跡,顯然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因為,依靠資本的單槍匹馬、單兵出擊,必然會重蹈城市建設的覆轍,甚至比前些年城市建設還要糟糕。因為,在城市沒有掀起大規模建設風暴的前二十多年,主要還是以發展產業為主。即便是城市建設熱起來了,也沒有完全放棄產業,而是產業與城建同步推進,只是城建的步子更大一些而已。
現在的資本“上山下鄉”,基本走的就是單槍匹馬、單兵出擊一條路,而沒有帶動產業一起“上山下鄉”。如此,就不能不讓人懷疑,資本并不是到農村去發展、去創業、去尋找新的投資空間,而只是為了賺錢,是想搶先一步到農村獲取新一輪暴利。果真如此,資本的“上山下鄉”,就很有可能變成對農村和農民利益的傷害。特別是農民,會因為眼前的小利而失去長遠利益,導致未來沒有著落。
事實也是,在農村普遍出現地空人空房子空的情況下,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特別是老人,只要能夠給予一點土地補償,就很容易將手中的土地轉讓出去。而資本拿到土地以后,也不是發展產業,不是為了發展農村經濟,而是為了“炒地”,是想通過土地來發財。因此,原本還能收點糧食的土地,很有可能在資本手中變成荒地、變成閑置的土地。這樣的“上山下鄉”,對農村經濟是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的。而每當出現資本下鄉時,農民大多也是沒有話語權。話語權掌握在當地政府和基層干部手中,而當地政府為了政績、基層干部為了利益,又常常不會顧及農民利益、顧及農民感情,只要有錢,就會動員農民將土地轉讓出去。類似案例,在全國已經出現過很多。
我們希望看到的資本“上山下鄉”,是能夠給農村帶去產業、帶去技術、帶去知識、帶去新的資源,是能夠把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吸收一部分回農村、回家鄉、回家庭,從而讓冷清的農村再度活躍起來,讓空巢的家庭能夠再度熱鬧起來,讓夫妻分居、老人獨居、孩子無居的現象能夠得到有效改變。同時,能夠通過資本帶來的產業和技術,讓農村經濟能夠快速發展,讓農村的基礎設施能夠逐步完善,讓農民生活能夠真正富裕起來。
如果資本只是為了逐利而“上山下鄉”,既不帶產業,也不帶技術,更不帶知識和資源,那么,原本還能在相對貧窮之路上可持續發展的農村,會被資本搞得完全失去了可持續發展能力,而被切割成一塊一塊的荒地或閑置地。毫無疑問,這不是資本“上山下鄉”應當出現的現象,也是不應該出現的現象。
正因為如此,地方政府和有關方面應當對資本“上山下鄉”有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必須把資本“上山下鄉”與產業發展、城鎮建設、基礎設施完善、資源利用等結合起來,帶動農村經濟的整體提升。否則,在土地的供應、開發、使用等方面嚴格控制。即便拿到手的土地,只要沒有按約定的要求去做,同樣要按規定收回,決不允許資本通過土地炒作牟取暴利。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資本進入農村以后,會以觀光農業、現代農業的借口,大搞基本建設、政績工程,會把農業當作吸引更多資本的工具。并通過所謂觀光農業、現代農業吸引城市人等借口,從事房地產開發,吸引農民上當。一旦利益到手,就極有可能拍屁股走路,把一堆問題留給農民。這在一些地方已經出現過這樣的現象,決不能在新一輪資本下鄉過程中,再出現類似現象。資本“上山下鄉”,也必須嚴格按照農村的規劃行事,而農村的發展規劃,必須由各級政府編制,切不可爛泥蘿卜擦一段吃一段。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