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市三天,雖然平均振幅和平均換手率均呈下降趨勢,但仍顯著高于A股其他板塊,部分量化私募采取T+0策略進行回轉交易,捕捉差價,后期有望試水做市策略。
業內人士指出,科創板融券制度利于量化策略施展,但目前券源十分緊俏,融券利息或高達年化18%,令部分量化私募有所顧忌。有券商人士表示,科創板券源初期主要供預約鎖券的客戶使用,個人融券難度大。
先期小試短時“T+0”
“一般而言,高頻交易有三種模式:一是做市,二是套利,三是短時預測。在科創板交易中,套利暫時沒多少應用,比較可能的是做市和短時預測。”某私募人士說,“如果科創板做市政策落地,買賣盤口價差較大,做市商能吃到的差價就多,會有做市商進入。不過科創板剛開市,現在做市存在被單邊行情拉爆的可能,預計五個交易日后,有20%漲跌幅限制時,做市策略才會入場。針對短時預測,本質是根據盤口、成交量等數據預測股票短時間(5分鐘至10分鐘)的漲跌,這也是目前量化T+0的主流做法。”
某量化私募人士表示,近期主要采取短時T+0策略參與科創板,在已有倉位的情況下,先買后賣做多,或者先賣后買做空,都是通過捕捉買賣價差盈利。“背后有很多技巧和策略,能夠保證一定的勝率。但相關券商為保證科創板平穩運行,禁止在前5個交易日進行程序化交易。”
上述量化私募人士表示:“在科創板采用T+0策略的優勢是標的振幅較大。從運用量化角度來看,目前股票數量和歷史數據都存瓶頸,只能做一些基于個股的交易型策略。”
融券利好量化策略
科創板股票上市第一天就成為兩融標的。同時,在兩融業務上游環節,即券商借券環節,一方面公募基金、戰略投資者等機構可出借股票,且期限費率靈活;另一方面,機構出借券源后,券商可實時借入(主板要求T+1),供客戶融券賣出。在業內人士看來,科創板融券制度利于量化策略施展。
北京某私募研究員表示,上述短時T+0交易要求有底倉做保證;如果利用融券,則無需事先建好倉位。當然,科創板沒有放開融券T+0,投資者融券賣出后,要從次一交易日起,才能償還該筆融券負債,這筆融券的利息成本需考慮在內。
前述私募人士稱:“借助融券進行T+0,問題在于科創板融券成本較高,有的達到年化18%,這比普通券源要高出不少。”
“目前的手法是股價高位時融券賣出,股價下跌后買回還券,但要覆蓋18%的融券利息不易。而且前五個交易日后,科創板股票有20%的漲跌停限制,流動性不一定樂觀。”北京某量化私募說,“當然,我們的交易很保守,漲跌停板附近、開盤收盤均不交易。”
不過,有券商人士指出,目前轉融券期限通常是28天,對量化私募來說,年化18%的費率分攤到月并不是特別高。如果融到的券走勢符合預期,可以做波段。這樣在覆蓋成本的基礎上,收益可能還不錯。
個人融券難度高
但是,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參與科創板融券難度較大。
一方面,大部分科創板券源被先期實行轉融通市場化費率的9家頭部券商獲取。對于科創板券源出借人來說,轉融通的市場化費率能達到8%-10%,而非市場化的轉融通費率僅有1.5%-2%,費率收益差別懸殊,因而更傾向于向9家有權限實行市場化費率、市場化期限的頭部券商出借券源。
另一方面,券商通過科創板轉融通借到的券源,或僅供給提前預約指定的機構客戶或鎖定券源客戶,實現專券專用。券商通常不會把轉融通借到的科創板券源放到公共池子里讓所有投資者去融,因為這樣券商無法管控融券的到期期限,個人投資者是否與券源有關聯關系也不易界定。所以,個人投資者參與科創板融券遇到無券可融并不意外。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會為客戶鎖定指定的證券,以實現專券專用,這時客戶的兩融利息單獨定價。為保證盈利,費率肯定高于基本的兩融費率,也會高于券商給到券源出借人的費率。因此,上述量化私募18%的融券費率也就不足為奇。據北京某中型券商負責人介紹,具體實施過程中,券商會與客戶約定融券使用方式,上述T+0的操作策略較受歡迎,對券商而言風險整體可控。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