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連續一周的快速下跌后,A股本周一延續調整趨勢。盡管銀行、白酒等權重板塊發力護盤,但始終難以挽回指數頹勢。概念題材股午后大面積殺跌,拖累股指尾盤跳水,上證指數收跌0.77%,日線遭遇六連陰。
然而,盡管市場連續調整令大部分投資者沮喪,但在資金面上卻流露出一絲樂觀的征兆。在連續5個交易日凈賣出后,北向資金周一恢復凈買入,滬股通、深股通合計凈買入45.33億元,凈流入規模創近一個月新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上資金回流時所選擇的買入標的與盤面領漲標的高度重合。
“二八分化”再現
權重股與題材股之間的極端分化,成為周一盤面最顯著特征。
一方面,上證50指數高開高走,午后漲幅一度接近3%,最終收漲1.61%。50只標的股中,有31只股價錄得上漲,占比超過六成。
銀行板塊表現最為突出,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全天維持紅盤運行,收盤漲幅均超2%。保險板塊同樣拉升,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漲幅超過3%。白酒板塊強勢不減,貴州茅臺收漲2.85%,盤中最高觸及989.00元/股,再度逼近千元大關。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上述權重板塊中,大盤股與小盤股的走勢也大相徑庭。在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大漲超過2%的同時,年初走勢強勁的紫金銀行則尾盤封死跌停,青農商行、西安銀行兩只次新銀行股也大跌超過7%。
由此可見,在近期指數調整過程中,主力資金“以大為美”的選股邏輯再度顯現,這與今年一季度的普漲格局形成鮮明對比。
另一方面,前期熱點題材大面積重挫,兩市有335只股票遭遇跌停,跌停家數為今年以來最高。
4月火熱的氫能源概念領銜殺跌,豫能控股、德美化工等近20只相關概念股遭遇跌停。年初活躍的5G概念集體回落,東方通信、春興精工等超過30只相關概念股跌停。工業大麻、石墨烯、豬肉板塊均出現大量個股跌停。
北向資金恢復凈流入
市場連續調整令大部分投資者沮喪,但在資金面上卻流露出一絲樂觀的征兆。
在連續5個交易日凈賣出后,北向資金周一恢復凈買入,滬股通、深股通合計凈買入45.33億元,凈流入規模創近一個月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港交所盤后披露的十大成交活躍股榜單,滬股通、深股通合計上榜的20只個股中,有13只個股獲北向資金凈買入,其中有12只個股股價逆市上揚。
滬股通渠道實現凈買入38.19億元。恒瑞醫藥獲凈買入5.11億元,招商銀行、中國平安凈買入額超過3億元,以上三只個股周一股價漲幅均超過2%。
深股通渠道實現凈買入7.14億元。美的集團在股價大漲3.93%的同時,獲北向資金凈買入5.22億元。??低暋⑷f科A、五糧液、洋河股份均獲北向資金凈買入,且股價錄得不同程度上漲。
綜合來看,北向資金也并非“雨露均沾”,同樣是專挑行業龍頭公司買入,且買入標的與盤面領漲標的具有極高重合度,顯示北向資金極大程度主導了周一的A股市場。
分析師觀點分歧加劇
從2440點到最高的3288點,各大券商研究所的策略觀點已從一致看多轉向短線分歧。整體來看,A股“慢牛”格局仍被分析師普遍認同,但其中的短期轉折值得警惕。
國泰君安金工團隊認為,市場自年初開啟上漲,至4月上旬,在技術分析上已經形成周線級別上漲,對應經濟基本面也有相應回暖的跡象。因此,長期來看,仍判斷A股是慢牛格局。
但短期來看,2019年以來,外資成為A股重要的風險警示指標,北向資金大幅流出往往帶來市場的大幅下跌。后續可關注5月下旬MSCI權重因子提升是否會扭轉外資的流出趨勢。
天風證券徐彪策略團隊表示,在3個月Shibor已經大幅反彈半月、市場已經快速調整一周以后,當前并不建議相對收益投資者再系統性降低倉位。理由在于,相對于二季度,三季度流動性有很大概率會出現明顯改善,屆時市場將再次具備系統性機會。當前倉位下,重點應以調結構為主。
5月以“防御思維”為主,交易“通脹預期”,推薦銀行、醫藥、黃金等類滯脹下相對占優的金融和消費大類。
6月開始備戰“成長+券商”,逐漸嘗試增加進攻品種。三季度通脹壓力最小,同時是科創板的關鍵窗口期,流動性改善的預期將在二季度末逐步形成。屆時很可能是全年第二波成長股的系統性機會。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為,2019年將是“N”型走勢,節奏上隨政策環境變化而一波三折。目前,“N”型走勢第二折已經開始,核心因素在于寬松政策調整進而引發獲利回吐,后續以時間換空間的調整方式概率較大。
張憶東進一步強調,風險偏好下降將隨著獲利回吐壓力的釋放而在5月初告一段落。短線調整是買入核心資產的良機,建議精選中國各領域核心資產。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