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滬指上漲1.91%,報收2938.68點,創業板指數上漲2.28%。從近期市場修復情況看,消費與科技品種已確立了主線地位。分析指出,當前滬指受到上下缺口的夾擊。上方面臨5月6日缺口壓力,下方又有2804.23點-2838.38點缺口支撐,因此反彈修復期預計指數波動空間不大,可關注主線品種。
兩市再現普漲行情
15日,三大股指全線上漲,白馬股集體復蘇,其中白酒股漲幅顯著,瀘州老窖漲停,洋河股份、金種子酒漲逾8%;五糧液漲超7%,股價創歷史新高;貴州茅臺上漲4.56%。題材股則全面開花,光伏、燃料電池、工業大麻、人造肉等主題表現活躍,科技類題材個股掀起漲停潮,5G、半導體、軟件、云計算等是主要方向。
眼下消費和科技品種也正受到許多券商機構的重點推薦。至于消費品種的看好邏輯,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表示,必需消費品行業受到外部沖擊的影響相對較小,且從一季報行業比較來看,消費板塊是為數不多的業績超預期的板塊。
科技品種的看好邏輯在于大國博弈以及產業政策的支持,同時科創板漸行漸近,有助于階段性推升A股科技板塊估值。
總的來看,東吳證券策略分析師王楊表示,以半年左右的時間維度看,企業盈利觸底回升背景下,市場回歸基本面,將呈現出優質的科技龍頭和價值龍頭雙輪驅動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14日凈流出109億元的北上資金,15日重回凈流入達到9.07億元,同時終結了此前連續6個交易日凈流出。對此,長城證券策略分析師汪毅表示,盡管北上資金短期表現為凈流出,但中長期來看,金融市場持續對外開放的趨勢不會改變,A股國際化的進程仍在不斷推進。MSCI擴大納入比例、納入富時羅素指數、納入標準普爾指數等事件總共可能帶來約6000億元人民幣的海外增量資金。
中銀國際策略研究指出,按照MSCI納入A股的過程安排,年內還有兩次擴容:2019年8月,MSCI所有指數中的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增加至15%;2019年11月,MSCI所有指數中的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增加至20%,中國中盤和創業板股票以20%的納入因子納入MSCI指數。因為A股市場規模較大,交易品種也較多,所以預計未來納入因子的提升將繼續遵循“小步快走”的模式,而且目前全A估值仍處于歷史中樞下方,有利于納入因子的快速提升,萬億元級的增量資金在路上。
向下空間有限
從滬指日K線看,下方有2804.23點-2838.38點的缺口,上方有2986.54點-3052.62點缺口。整體看,當前市場仍處于反彈修復期,但由于這兩個缺口的存在,市場也產生了兩種分歧。
有技術派人士認為,A股有逢缺口必補傳統,下方缺口不補,始終是懸在投資者心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最好的回補方式則是盤中下探然后迅速拉起。
持不同觀點者認為,A股是有回補缺口習慣,但要看是何時回補的。2014年11月24日以及2014年11月26日,滬指以連續兩個跳空缺口開啟了5178點那輪牛市,而這兩個缺口直到2018年10月19日才完成回補。
事實上,放在牛市環境下,攻破上方缺口只是時間問題。但市場仍熱議下方缺口,核心關切在于本輪調整是否結束。“本輪調整已經完成。如果一季度上漲有非基本面的因素,那么5月6日的大跌已經把該因素跌回去了。”一市場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短期內市場的反彈修復仍未結束,唯一懸念是指數以何種方式突破上方缺口。
聯訊證券證券策略分析師殷越表示回顧過去幾輪牛市,在經歷第一波快速上漲后,都會迎來調整,調整幅度在15%左右。如果以滬指3288點為基準,本輪最大調整幅度接近14%,已經較為充分。但考慮到本輪市場見底后,存在一些特殊性:一方面,政策刺激力度要弱于以往周期;另一方面,外部環境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就決定了本輪市場的調整時間可能要長于以往,預計會持續1-2個季度。
而東吳新產業精選基金經理劉瑞認為,拉長時間看,估值是驅動權益投資回報的唯一核心因素。從全球各類資產看,A股當前仍是最便宜的資產,長期看其預期收益率仍較高,短期下探空間有限,當前時點應堅決看多。
成長和價值兩手抓
雖然目前指數仍運行在5月6日下跌形成的區間內,但市場的賺錢效應已經明顯回暖。在此背景下,有哪些機會值得關注?
王楊表示,當前處在牛市初級階段,科技是貫穿始終的主線。就整體市場觀點來看,短周期經濟復蘇背景下,A股企業盈利觸底回升,且盈利韌性強于宏觀韌性。就A股后續走勢而言,認為當前處在牛市行情啟動的底部區域,短期調整是入場機會;結構上,題材股退潮,市場回歸基本面,成長和價值雙輪驅動,消費藍籌是壓艙石,科技創新是主線,低估值早于周期估值修復(銀行、汽車、周期股)。具體到行業配置,5月積極關注科技(5G、半導體、云計算等)和券商。
中泰證券認為,目前核心資產+硬科技是主要配置方向。對于擅長價值的投資者,本輪調整是買入核心價值股的機會,對于擅長成長的投資者來說,反彈過程中成長股的彈性更大,繼續建議加大硬科技的配置方向。
“硬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八大方向。與此相關的行業配置建議主要如下:TMT(電子、通信、計算機),機械(工業自動化),醫藥(創新藥和醫療器械國產化),公用事業(核電),電力設備新能源(燃料電池、能源互聯網),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領域的自主創新),基礎化工(與上述領域相關的新材料類)。
華泰證券策略報告指出,消費股依然具有比較優勢,同時積極布局硬科技資產。短期景氣回升、估值相對匹配、有抗通脹屬性的消費股籌碼仍珍貴,但考慮到利率環境、科創板進展、技術周期等因素,相對收益品種或將從消費轉向科技成長。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