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A股5月份行情已收官,上證指數累計月跌幅為0.27%,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月漲幅分別為0.23%和0.83%。
可以看到,“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股市俗語,在今年“五窮”并未靈驗,“六絕”會否出現呢?已然成為各方熱議的焦點。
昨日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考慮到基本面改善需要時間,大幅上攻的概率和空間也不是很大。相較于‘六絕’魔咒,市場短期可能維持區間震蕩整理格局。”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對歷史數據統計發現,在A股29年(1991年至2019年)的歷史交易中,上證指數月K線6月份收陽的月數達15次,占比51.7%,下跌月數達14次,可見,6月份上漲和下跌的年份基本相等,也就是說6月份行情遠沒到“絕”的程度。
進一步對比發現,從月度漲幅來看,1999年、1996年和1991年中6月份滬指的漲幅在6月份歷史數據中居前,分別上漲32.06%、24.95%和19.79%。與之相對應的歷史上6月份跌幅最大的三年分別是2008年、1994年和2013年,滬指分別下跌20.31%、15.63%和13.97%,從數據中明顯看到6月份上漲幅度遠超下跌幅度。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6月份大盤仍以震蕩筑底為主,結構性機會依然可以關注,消費股及科技龍頭股仍然是兩個最值得關注的方向。”
記者通過梳理眾多機構觀點發現,業內人士一致認為,今年6月份的情況與以往相比有明顯不同,“六絕”形成概率不高。
金百臨咨詢分析師秦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大消費板塊是A股市場當仁不讓的核心主線,而且也顯示出當前A股市場已呈現出典型的結構性牛市特征。與此同時,目前A股市場的三路資金仍保持著旺盛的斗志。首先,作為A股市場近年來最大的邊際增量資金來源的北上資金,近期加倉的步伐仍然穩健有力,半年報業績超預期的品種反復涌現;其次,公募基金、險資、社保基金等本土機構資金在芯片等進口替代、自主可控的投資主線中也在不斷挖掘出新的強勢股;第三,游資熱錢不停在挖掘題材股,如上周五的海南自貿區概念股等。所以,對后續走勢不宜過于悲觀。
西南證券認為,市場在6月份有望表現出先抑后揚的態勢,而科技與大消費仍然是配置的兩大方向。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