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上市公司2018年中報事后審查工作已經收官。就市場關心的問題,深交所新聞發言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一、請介紹一下深市上市公司2018年中報事后審查工作的基本情況。
答:2018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穩中有變,部分上市公司經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和困難。中報監管是落實風險防控的重要關口。本次中報監管中,深交所以防范化解風險為主線,立足于行業監管和分類監管立體化監管網絡,及時排查風險、揭示風險、處置風險。截至目前,深交所已向公司發出中報問詢函近300份,關注各類問題近2000個,發函數量比上年同期翻倍,問詢覆蓋面更廣。
一是做好風險排查,使中報監管“有的放矢”。深交所一直把風險防控作為一線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將風險排查貫穿于日常監管的方方面面。結合上半年經濟形勢變化,深交所進一步優化開展中報監管工作前的風險排查機制,按市場波動及下行風險、公司經營風險、公司規范運作風險、重大突發個股風險等多個維度,摸清風險底數,畫出“風險地圖”,并制定風險應對方案。中報監管從行業、公司、事項本身三個層次入手,聚焦風險公司,在關注公司業績波動、會計處理合規性、治理及規范運作等情況的同時,對上市公司高額商譽及減值、現金流及債務狀況、大股東高比例質押及風險傳導等事項進行了重點關注。
二是做好風險揭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針對問詢中發現的問題,深交所分門別類因癥施策,為公司合規運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例如,針對某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質押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超過80%的情況,從可能面臨的質押風險、資產狀況等入手問詢,并著重了解其采取化解質押風險的措施,督促積極應對風險。通過事后監督問詢,已督促近70家公司披露補充更正公告,充分披露反映其真實經營情況,全面揭示公司風險隱患,給投資者真實的上市公司。
三是做好風險處置,及時懲處違法違規行為。上半年,出現個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違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以及違規擔保事件。深交所及時啟動紀律處分程序,督促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盡快提出解決方案。
二、請介紹一下中報監管中重點關注了哪些具體事項?
答:此次中報監管中,深交所重點關注了上市公司商譽及減值、現金流及債務、大股東高比例質押及風險傳導等三大問題。通過問詢,督促公司合規運營,盡早揭示和化解風險,取得了較好效果。從問詢情況看:
一是商譽規模與上年末相當,減值風險可控。截至2018年6月30日,A股上市公司賬面商譽金額為1.39萬億元,占期末總資產、凈資產比例分別為0.61%、3.75%,與2017年末基本相當。目前深市僅有20余家上市公司商譽占凈資產比例超過80%,占總體公司數量相對較低;深市公司業績承諾履行情況總體較好,70%以上公司均能完成業績承諾,有部分公司因標的業績不達標,也基本能履行補償義務,商譽減值風險基本可控。深交所關注到,在半年度報告中,深市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損失的并不多,一定程度上與多數公司在年末才進行全面減值測試有關。針對個別公司在中期已出現減值跡象的情況,深交所引導公司盡早釋放風險,合理評估減值金額,深市有18家公司在中期計提了商譽減值。
二是現金流狀況總體改善,負債率基本持平。現金流端,總體上,2018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合計為400多億元,較去年同期負現金流情況明顯改善。分行業看,2018年中期末,深市所有行業營業活動產生收入的收現比例均超過了90%,且均實現了貨幣資金余額同比增長,其中國防軍工、農林牧漁、醫藥生物、電氣設備、機械設備等行業的貨幣資金余額比上年同期增長超過50%,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鋼鐵行業的貨幣資金余額比上年同期更是增長近80%。負債端,總體上,截至2018年6月30日,剔除預收賬款后的加權資產負債率為37.69%,與2017年末的37.35%基本持平。分行業看,采掘、計算機、家用電器、通信、汽車等11個行業涉及近600家公司剔除預收賬款后的平均資產負債率比上年末降低,且這些行業中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普遍低于其他企業,例如,采掘行業國有企業的剔除預收賬款后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32.77%,采掘行業公眾企業的該比率為46.73%。有些行業雖未見降低,但維持在了28%的低水平,比如醫藥生物、飲料食品行業等。在負債規模未見顯著增長、現金流有所改善的情況下,償債風險總體可控。深交所密切關注個別償債風險較大的公司,了解公司所面臨的具體困難,督促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三是部分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風險有所出現。2018年以來,部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債務風險凸顯,主要表現為其股票質押到期不能償還或股價跌破平倉線無力補倉而導致股份被強制平倉。目前,深市場內質押平均履約保障比例超過200%。二級市場違約處置金額較為穩定,僅占日均成交金額萬分之二。
三、近年來,深交所建立了分別針對新興行業和市場關注度高的傳統行業的兩套行業信息披露指引體系,請介紹一下行業信披指引執行情況。
2018年中期報告中,深市適用行業指引公司家數達到712家,行業指引執行總體效果較好。從執行率看,影視等14份行業指引執行率達90%以上;從披露效果看,13份指引有超過50%的公司披露內容詳細、分析到位,其中6份指引有超過80%的公司披露到位,快遞、影視2份行業指引的所有公司披露到位。深交所關注到部分公司行業特殊指標對業績及會計處理的影響,督促公司從行業角度分析生產經營情況并揭示風險。個性化信息披露提升了整體市場透明度,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投資者溝通成本,得到市場的關注和認可。
四、近期,上市公司回購股份較為活躍,請介紹一下深交所在中報審查中對該事項的關注情況。
答:2017年以來,深市共有13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購預案,但在實施過程中,有部分公司實際回購股份數量或資金總額與計劃上限差異較大。就此,深交所以本次中報監管為契機,問詢上市公司在回購中所面臨的困難、實施進度不達預期的原因等,并將其中涉及惡意炒作的公司納入信息披露審查重點名單。根據截至2018年6月30日登記在冊的庫藏股等信息,深市有近600家上市公司于2018年上半年完成回購,合計回購金額達400多億元,相較于2017年末分別上漲15.27%、14.87%,相較于2017年上半年末更是上漲46.05%、47.13%,回購積極性大幅提升。總體上,深市上市公司股票回購較為積極,提振了市場信心,保護了投資者合法權益。
五、近年來,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趨勢不斷向好,請介紹一下深市中期分紅情況。
答:深市上市公司在自身持續發展、現金流穩健的情況下,積極回報投資者,現金分紅比例逐年提高。通過不斷引導,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在中期進行現金分紅,合理安排現金流。目前,深市已有48家公司推出了2018年中期現金分紅方案,合計分紅金額達到128.29億元,較2017年中期共41家公司分紅的65.98億元增長了94%。這48家公司2018年中期凈利潤實現了289.82億元,占深市總體中期利潤的7.31%,其中有33家進行了2017年分紅,占比近70%,具有較好的分紅連續性,持續穩定回報投資者。深交所也關注到,個別公司現金分紅率高達400%,與公司賬面留存貨幣資金極不匹配,要求公司充分說明推出分紅方案的原因及對公司的影響,提醒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整體規劃應保持持續穩定,現金分紅政策與公司盈利能力、現金管理、未來發展戰略保持一致。
六、本次中報監管手段與往期相比有什么變化?
答:在中報事后審查過程中,深交所以企業畫像項目一期投入使用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審查方式升級。與往期事后監管相比,本次審查的智能化水平更高。
為適應資本市場日趨復雜的形勢變化,落實證監會關于加強科技監管能力建設的相關要求,提高違法違規線索發現能力,深交所于2016年底開始籌劃企業畫像項目。目前,深交所企業畫像項目一期已投入使用。該項目應用功能包括公司速覽、公司標簽、股權股東、重組審查輔助、關系圖譜、信息檢索7大模塊。監管人員依托文本挖掘、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結合對公司及其所在行業的經驗儲備,做到問詢直擊要害,進一步提升了精準監管水平。
具體來看,圍繞防風險、強監管、提效率三大目標,企業畫像項目在打通數據的基礎上,集成常用業務功能,在探索開發智能化應用上取得了新進展。一是凝結監管經驗,提升線索發現能力。項目融合了大量監管實踐經驗,集中展示了監管高頻關注信息,有助于一線監管人員迅速把握公司風險和特征,提升線索發現能力。二是利用前沿科技,探索智能輔助功能。項目在非標準的監管業務中探索智能化方向,比如重組審查方面,在重組方案中自動抽取并提示審查關注點,準確率達95%以上;再比如企業圖譜方面,實現對上億數據的快速運算和清晰展示。
此外,在中報監管手段上,深交所進一步發揮現場與非現場檢查的協同監管。現場檢查作為一線監管的新舉措,是非現場監管的有益補充,是交易所強化一線監管職能的重要抓手。目前,針對高風險公司及事項,深交所在風險識別、預警、處置等各個環節,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緊密協作,真正讓一線監管“長牙齒”。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