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好好學了嗎?這幾家公司跌停是因為“高送轉”么?
年末高送轉“預熱期”還沒熱上幾天,因為突然實施的高送轉新規,驟然降溫。
上周五,滬深交易所發布高送轉指引,本周一,相關概念“領頭羊”盤中一度集體跌停。那么這幾家公司跌停是因為不能高送轉了么?對照規則看,并不是。
“三劍客”成“三墊底”
如果沒有高送轉新規,如今正是2018送轉大戲登臺時分。今年暖場的就有幾家——11月14日,正元智慧預披露年度分紅方案——10轉9派1.5;11月21日,正業科技拋出的是10轉9.5派4.2;11月22日,漢邦高科預披露的方案則是10轉8派0.7。
送轉“三劍客”迅速吸引熱度。直到26日早間,三家公司股價“偃旗息鼓”,遭遇重挫,全天正元智慧,漢邦高科跌停,正業科技跌9.04%。三公司跌幅均位居兩市跌幅榜首頁。
隨著“正宗送轉股”正元智慧、漢邦高科、正業科技的大跌,一些炒作送轉預期的股票也紛紛回調。
如集智股份慘遭跌停,一根大陰線吃掉了前幾日的累積漲幅,富瀚微則大跌逾7%,金輪股份也下跌逾6%,澄天偉業下跌逾5%。上述個股均在11月15日正元智慧預披露送轉時跟風攬入漲停。如今,“正主”正元智慧都跌停了,炒作送轉預期的資金自然也偃旗息鼓。
幾只送轉股走勢的急轉直下,多路活躍資金不得不以虧損離場,或被迫等待離場時機。
據交易所披露的龍虎榜數據,國泰君安深圳深南大道京基一百營業部分別在21日、23日登上正元智慧買入席位。該營業部今日現身賣一席位,從正元智慧21日、22日以來掉頭直下的股價表現分析,該路資金大概率以虧損離場。
在漢邦高科的龍虎榜上,國泰君安證券順德大良營業部23日登上買一席位,大舉買入3936萬元;今日該營業部現身賣一席位,賣出1668萬元。假設其以漢邦高科23日的最低價21.21元/股買入,又以26日的最高價20.46元/股賣出來計算,則虧損幅度也在3.5%以上。
此外,上周五在一字漲停價位28.66元/股買入正業科技的各路資金,如買一席位的信達證券義烏賓王路營業部,上周五買入1109萬元該股,如以正業科技今日最高價27.80元/股賣出計算,則虧損幅度也在3%以上。
股價被新規嚇退了?
難道是三公司成為了上周五正式發布的高送轉新規打壓的對象?
并不是。
按照創業板“10轉10”的高送轉標準,雖然兩家都是接近10的紅線,但三家公司都不算指引意義上的“高送轉”,不需要增速同業績掛鉤。
而且,說句題外話,對于有股本擴張需求公司,規則也設置了例外條款。就算是高送轉,送轉比例滿足條件也可不取決于業績增速。
因此,這種市場走勢,更多可能表達了對監管態度的冷色理解,畢竟在年度分紅方案醞釀期出臺高送轉指引,其實監管潛臺詞不言而明。
“三劍客”還是有點不一樣
不過,上述三公司雖然走勢都不好看,但其實送轉質地還是有點不一樣。
先看高送轉負面清單。
雖然上述公司不受這個規則限制,但是也不妨礙我們看看每股收益情況和業績增速。
以2017年為例,正業科技、正元智慧和漢邦高科三家公司每股收益分別為1.05元、0.69元和0.32元,而2018年前三季度,對應基本每股收益0.85元、0.0678元和0.19元。
盡管全年的情況還未有定論,但從每股收益角度,目前正業科技的送轉最說得過去。而且,從業績預告增速看,也是正業科技最好。挑選2018年送轉“實力派”
挑選2018年送轉“實力派”
這是不是正業科技沒有跌停的原因?
小編不知道。但是,高送轉指引反過來也可以幫助市場挑選出一些“過硬”品種,投資者可以拿著標尺,去看看哪些公司有這個實力去做“高送轉”。
在這里,把需要的核心數據簡要列一下。
最重要的,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需要2018年和2016年數據。
注意,主板是50%、中小板是80%、創業板是100%,那么對應2018年相對于2016年業績增幅應該是125%、224%和300%。
然后,還需關注基本每股收益這個指標。
按照 “送轉后每股收益低于0.2元”不得送轉的要求倒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公司的2018年每股收益水平要分別有0.3元、0.36元和0.4元的水平,才能送轉。
如果是選用“例外”指標,那么需要滿足的條件是,凈利潤 “最近兩年持續增長”且“最近三年每股收益均不低于1元”。所以還需要關注2016-2018年每股收益都大于1的公司,以及上述公司2017、2018年業績同比增速來參考,料想這樣的公司不會太多。
最后小編還啰嗦一句,轉增股本,就是個數字游戲。炒作這種題材沒啥積極意義。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