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珊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618購物節”,各大商超和電商平臺早在月初就已開啟了新一輪促銷模式。與往年不同的是,盡管在一系列促消費利好帶動下,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但是“報復性消費”有可能不及預期,倒是越來越多的人把錢包捂得更緊了,尤其是曾經選擇超前消費的群體,似乎也意識到“套路年年有”。
與此同時,A股市場上,與購物節聯系緊密的“網紅經濟”也在前期經過集中性爆發后開始轉向兩極分化。
6月17日,引力傳媒、天創時尚、藍色光標、華揚聯眾、新文化等5只網紅經濟概念股以漲停價報收,而上一輪以15天暴漲230%的奪目成績取得網紅經濟龍頭股地位的星期六則較為落寞,當日跌幅達到2.29%。
如果把時間軸稍稍拉長,網紅經濟概念股的分化則更為明顯。6月份以來,逾八成網紅經濟概念股實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小商品城期間累計漲幅居首,達到63.19%,緊隨其后的華聞集團、天龍集團、朗姿股份期間累計漲幅也均在40%以上,分別為49.68%、45.28%、43.46%,此外,金科文化、天創時尚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也均在30%以上。而星期六期間累計漲幅僅為0.04%,更有12只概念股期間股價出現明顯調整。
盈亞證券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投資顧問易凱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前期預熱炒作了一段時間的網紅經濟概念股,在利好兌現和收益兌現的驅動下,出現個股分化,是在意料中的。如華聞集團、壹網壹創等前期漲幅過高的個股,出現了股價回落,相反仍有如引力傳媒這樣的前期滯漲股卻順勢走強,說明主力資金對于該板塊的看好是中長期的。
那么,下半年,網紅經濟還能成就爆款神話嗎?
統計發現,看好網紅經濟后市表現的機構不在少數,中金公司就在研報中表示,網紅經濟作為中國新經濟模式重要代表,其崛起背后有深刻的人口、技術、產業、資本等推動,并正在對流量、渠道、營銷、商業模式等帶來深遠影響和場景革命,其中直播電商將成為行業標配。看好中國網紅經濟發展前景與產業鏈龍頭投資機會。
私募排排網資深研究員劉有華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網紅帶貨的紅利,在此次疫情中開始凸顯,強大的IP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超出市場預期。此外,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網紅經濟有望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經濟產業,且盈利模式是廣泛而多元化的。”
易凱也對記者表示,目前來看,短視頻和直播是最直接吸引流量的手段之一,商家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并賦能,直播與短視頻形式往往被大量采用。這是網絡營銷方式被商家認可的趨勢,因此,下半年網紅經濟仍有望成就爆款神話,但更多地可能會體現在比如“6.18”、“11.11”等大促銷活動的數據上,以及上市公司的財報中,特別是如淘寶天貓、頭條抖音等頭部企業的數據向好,更會刺激相關受益股走強。
除機構長期看好網紅經濟概念股機會外,短線資金也對網紅經濟概念股青睞有加。6月17日,共有29只網紅經濟概念股呈現大單資金凈流入態勢,合計大單資金凈流入9.52億元。其中,16只概念股大單資金凈流入超1000萬元,藍色光標、二六三、新文化等3只概念股大單資金凈流入均在1億元以上,分別為25138.57萬元、11971.20萬元、10075.38萬元,此外,智度股份和引力傳媒大單資金凈流入也均超5000萬元,上述5只個股合計吸金6.22億元。
進一步梳理發現,最近1個月內,共有17只網紅經濟概念股獲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星期六被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居首位達到4家,此外,吉宏股份、比音勒芬、皮阿諾、華揚聯眾、御家匯、森馬服飾、良品鋪子等7只概念股機構看好評級家數也均在2家及以上。
在網紅經濟投資布局方面,易凱進一步告訴記者,可考慮關注擁有毛利率相對較高,品牌效應較大商品的化妝品和消費電子等企業,特別是相關產品銷量數據超預期,可能引發產業鏈的個股股價上漲。其次,可考慮涉及網絡營銷業務的廣告公司,和擁有網絡電商營銷資源的平臺公司,以及可選消費品業務占比較大,直播電商模式成熟的百貨類個股。
表:部分周三資金流入的網紅經濟概念股一覽
制表:吳珊
(編輯 孫倩 策劃 趙子強)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