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隨著,國慶、中秋雙節的臨近,家用電器的大促也即將開始。對此,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持續看好地產回暖和新消費下的家用電器行業的投資機會。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8月11日到9月10日的1個月時間內,共有582家公司接待包括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陽光私募、海外機構、保險公司等在內的五類機構調研。其中,家用電器行業共有13家公司被機構走訪,被調研公司家數的行業占比達21.31%,位居申萬一級行業前列。
從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來看,上述13家上市家用電器公司中,九陽股份、榮泰健康、海信家電、三花智控等4家接待調研機構家數均在20家及以上,分別為:155家、89家、40家和20家。值得注意的是,在13家獲機構調研的家用電器公司中,10家為中小創公司,占機構調研公司比例的77%。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軒鐸資管總經理肖默表示,現在家用電器行業和以前是不一樣的。以前的家電通常是指冰箱、洗衣機、電視等。現在的家用電器,有很多花樣,特別是小家電,如洗碗機,加濕器,擦地機器人等,所以,建議投資者選擇一些小而精的企業,小家電上市公司的機會會比傳統的行業大些。
“目前家電行業的現狀是基本面觸底回升,行業景氣度上行,同時行業估值較低,存在業績修復帶來的價值回歸的機會。”龍贏富澤資產總經理童第軼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市場可能存在兩個預期差,一是空調產業鏈盈利修復超預期,二是地產竣工帶來廚電零售回暖超預期。此外,建議關注下半年家電出口產業鏈復蘇帶來的投資機會。總體來說,作為受益于經濟復蘇消費恢復的內需型行業,內循環邏輯的落地和走強將成為家電板塊的主要動力。
在密集調研走訪之際,已有機構提前布局家電股。統計發現,在上述被調研的13只個股中,截至今年上半年,奧佳華、蘇泊爾、九陽股份、新寶股份、三花智控等5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均有社保基金現身,合計持股數量達9342.09萬股。
在機構調研、加倉的動作背后,無疑是機構的高度認可與關注。統計顯示,在上述13只家電股中,機構近30日內給予“買入”或“增持”以上評級的公司達12家,占比逾九成,其中,九陽股份、三花智控、老板電器、浙江美大、新寶股份、蘇泊爾、海信家電、北鼎股份、榮泰健康等9家公司推薦次數超過10次及以上,值得投資者關注。
“家電行業將迎來兩重利好。”銀河證券在其最新的研報中提出,一是,被疫情打斷的竣工邏輯回歸。從量上體現為新增需求提升,從價上體現為消費需求向大容量、健康等概念產品的升級。二是,經濟從疫情影響中逐步恢復后,消費力的回升,主要體現在必選家電消費完成后,長周期內對多元化家電的購置需求上升。后市應該關注兩條較為清晰地主線:第一條主線是關注由于疫情消退、竣工回升帶來的疫情“順周期”類子板塊需求基礎回升,其中,在子板塊上主要為白電板塊、廚電板塊照明板塊。第二條主線是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長期提升,子板塊上主要為可選類家電行業,例如小家電、按摩椅等。
對于家用電器行業的投資,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家電行業是A股當中的優勢產業,消費屬性也使近年來行業關注度比較高。但是,有三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子行業分化度比較高,行業份額集中度高的公司,反之則是一片紅海。二是,龍頭公司出現毛利下滑的趨勢。如有的綜合家電龍頭企業,自去年二季度以來,毛利率已經從30%下滑到25%,反映了競爭加劇的現實。三是,市場關注度高,跟蹤比較透徹,尋求超額收益的難度比較大。總體上,家電行業未來勝出的難度不小,選擇小而美的企業長期跟蹤是一個好辦法。
表:8月11日以來,13家獲機構調研的家用電器上市公司一覽
制表:張穎
(編輯 袁元 策劃 趙子強 張穎 吳珊)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