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網時代華電大同儲能項目、寧德霞浦儲能項目、江蘇億緯林洋儲能項目等接連破土動工。大型儲能產業項目推進速度逐漸加快。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表示,為了配合我國風電、光伏高增長目標,儲能配套已成剛需,在支持政策持續加碼下,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超過35吉瓦,最近5年復合增長率保守估計也將超過50%。
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儲能行業已進入發展快車道,企業在資金和技術上已做好了相應的準備。
大型項目接連啟動
為實現“雙碳”目標,我國能源系統正在向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方向轉型。山西大同被視為是行業轉型發展的縮影,最近幾年實現從“煤炭之都”向光伏等綜合能源基地的轉型,但又面臨大規模綠電開發對電網造成沖擊、消納等新問題。
“最新開工的國網時代華電大同300兆瓦/600兆瓦時儲能項目,投運后有望解決上述困擾。”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該項目由寧德時代與國網綜能合資公司國網時代及華電公司投資建設,計劃總投資約12億元,預計將在今年底投運。未來將積極接受電網調度,參與電網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為日益增長的新能源電站提供消納領域相關服務。
國網時代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公司同時還在建設寧德霞浦儲能項目,該項目是迄今為止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電網側獨立站房式電化學儲能電站。霞浦站已申報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新示范項目,作為國家級儲能實驗室示范基地,將有助于電網儲能的標準建設及有序發展,助力中國建設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和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另外,國網時代在青海、甘肅、新疆等地還規劃了數個儲能電站。
政策有望加碼儲能迎爆發式增長
“要實現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轉型,新能源消納、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是關鍵,儲能是剛需。”俞振華表示。
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數據,截至2020年底,電化學儲能的累計投運容量僅達到3.2吉瓦。
權威專家預測,為了跟上“雙碳”目標進度,我國未來10年要新增至少12億千瓦以上的風電、光伏發電機組。俞振華認為,保守場景下,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達到35吉瓦,年復合增長率為57.4%。在“雙碳”目標要求的進一步促進下,更多地方將出臺落實儲能應用政策。理想場景下,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達到55.9吉瓦,以配合風、光在2025年的裝機目標。在此場景下,新型儲能2021年到2025年復合增長率或將超過70%,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來自儲能產業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在業界不斷呼吁和期盼中,近兩年儲能產業促進政策的發布頻率越來越高,進一步提振企業投資發展的信心。
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儲能產業的發展目標,即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基本滿足新型電力系統相應需求,成為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之一。這是國家層面首次明確提出量化的儲能發展目標,對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俞振華表示,國家能源局還在編制研究“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規劃、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規范等系列文件,以優化產業布局,規范行業管理,保障安全運行。
企業厲兵秣馬加大資金、技術投入
中關村儲能產業聯盟專家認為,未來5年的新型儲能裝機規模仍將以成熟的鋰電為主導。
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主流電池生產企業早已站在儲能電池的賽道上。記者發現,億緯鋰能最近在儲能領域布局速度明顯加快。
近期,林洋能源與億緯鋰能控股子公司湖北億緯動力設立的合資公司江蘇億緯林洋儲能技術有限公司10吉瓦時儲能專用電池項目開工典禮在江蘇啟東舉行。
不久前,億緯鋰能還與湖北荊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訂《戰略投資協議》,公司及其子公司擬在荊門掇刀區投資建設年產104.5吉瓦時的新能源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并根據生產需求引入鋰離子動力儲能電池配套產業。
“儲能行業迎來了最好的歷史發展機遇,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表示。寧德時代在創立之初便明確了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兩大業務。加大生產規模之外,在技術上更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現已取得的技術成果包括超長壽命電池技術、百兆瓦時級大規模電池儲能電站統一調度與控制技術、高一致性模塊集成與管理技術、高置信度電池壽命預測技術、實現均衡散熱的創新液冷技術等。其中,長壽命電池循環壽命可達到12000次以上,遠超國際同行3000-6000次循環壽命的水平,大幅延長了儲能電池產品的服役壽命,并成功應用于福建晉江儲能電站。
俞振華表示,光儲、風儲、多能互補等多種模式蘊涵著巨大的市場空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通過戰略合作、并購、入股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合縱連橫,深度布局儲能市場,既能降低儲能項目的資金使用成本,也會有利于儲能應用技術創新方面的進步。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