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施露
造船業上行周期或已到來。
英國造船和海運業分析機構克拉克森9月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球新船訂單量為188萬修正總噸(51艘),其中,中國以102萬修正總噸(54%)居首;韓國以76萬修正總噸(41%)排名第二。截至8月底,全球在手訂單量為1.0276億修正總噸,中國以4362萬修正總噸(42%)居首,韓國以3597萬修正總噸(35%)排在其后。
“船價連續上漲21個月,基本可以確定造船業上行周期已至,現在國內各大造船企業訂單足夠,雖然數量或不及去年,但單個訂單利潤明顯上漲。”德邦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倪正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船價連續21個月上漲
業內預計造船大周期來臨
克拉克森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8月份,全球累計新船訂單量為2768萬修正總噸,同比減少30%。中國和韓國分別拿下其中的1235萬修正總噸(475艘)和1192萬修正總噸(216艘),各占45%和43%的份額。
從世界范圍來看,新船訂單爆發式增長。
全球新船訂單量從2020年的1058艘7500萬載重噸增至2021年的1765艘1.32億載重噸,創下過去10年來的次高紀錄。2022年以來,新船需求旺盛的勢頭不減。
價格是供需最好的風向標。進入今年8月份,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格指數突破160點,創下自2009年3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船價大漲。
“行業已迎來新一輪大周期。復盤船舶制造發展史,每百年可分為四個周期,每輪周期大概在20年至30年之間,此輪船價已經連續上漲了21個月。”倪正洋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除船價上漲外,船位緊張也是上行周期來臨的表現之一??死松硎?,當前中國船廠手持訂單飽滿,大部分主要船廠船位排期已到2025年初。
“上半年,公司手持訂單239艘/2075.5萬載重噸,目前訂單飽滿,訂單排期已至2026年。”某造船業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補充道。
另外,以LNG船為代表的高附加值船型訂單大增,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了全球天然氣市場的緊張和波動性,2021年LNG船新船訂單量達到98艘,比2020年的54艘增長81%。而這一數據在2022年上半年就已達到108艘。
船舶量價齊升
上行周期或剛剛啟動
“根據歷史數據統計,1960年至1973年與1990年至2010年是此前兩輪造船業上行周期,平均每間隔20年至30年經歷一輪,原因在于需求周期、船齡替代周期、環保公約三大因素。”上述造船業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從需求端來看,本輪造船業上行周期集裝箱船率先發力。
2020年三季度開始,我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開始出現急速拉升,進而帶動新船訂單快速提升(2021年新集裝箱船新增訂單576艘,2020年僅新增122艘),新船價格指數也在2020年年底開始走高。
“疫情發生后,全球物流供應不暢、主要港口擁堵導致海運價格急速上行,全球船舶運營效率降低,推動了新船訂單需求上行。此外,船東利潤修復,對新船采購的意愿提升,推動了訂單增長,目前處于量價齊升階段。”倪正洋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能源轉型背景下,LNG船需求也正陸續釋放,看好后續散貨船、油船、LNG船訂單增長。此外,將于2023年生效的EEXI與CII標準將加速船東換船進度,目前本輪造船業上行周期才剛剛啟動。”倪正洋表示。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