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資管公司又來了!”11月12日,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6期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這是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貝萊德旗下的私募機構貝萊德投資發行的第二只中國私募基金,該基金以人民幣募集,將投資A股,引發市場關注。
這無疑是2018年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縮影,更是中國金融業邁步前進的常態。業內人士表示,外資機構的進入,將不斷豐富市場參與主體,同時金融對外開放將推動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以更穩健步伐向成熟的國際市場靠攏。
對外開放加速前行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領域之一,金融業一直在開放中前進,2018年更是取得重要進展。2018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宣布,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確保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同時加大開放力度,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范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此后,相關部門陸續公布金融開放具體措施和時間表。
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部主任申兵表示,中國證監會近年來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總體部署,加快落實推進對外開放政策,取得明顯成效。一是著力支持境內企業跨境融資;二是便利境內外機構投資者跨境投資;三是不斷拓展和優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深化和國際市場融合;四是推動證券基金服務業雙向開放。
作為金融業重要組成部分,資產管理行業走在對外開放前沿。“引進來”是資產管理行業對外開放的重要方面。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指出,中國基金業20年來取得的成績是開放促發展的最好證明之一。中國基金行業充分吸收了國外基金業長期蓬勃發展的重要成果,包括信義義務理念、長期投資視角以及基金運作的基礎性制度和模式,并在發展初期就不斷引進海外人才、引入競爭機制。
在政策支持下,外資機構亦紛紛進入中國。以外資私募為例,目前進入中國市場的15家外資私募中,已有13家機構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24只中國私募基金。
我國證券行業對外開放的各類舉措同樣加速落地。《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于4月28日發布實施后,證券行業對外開放大幅提速,新設合資券商全面開閘。5月,瑞銀集團成為首家申請控股在華合資證券公司的國際投行。瑞銀集團表示,希望通過抓住中國持續的財富創造、市場改革以及全球化進程帶來的先機,擴展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
資管業開放三大趨勢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知名外資機構認為,中國政府推出的金融業對外開放舉措進一步增強了外資布局中國的信心。“正是近幾年來金融市場不斷開放,能夠讓我們成為率先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資管公司。”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李少杰直言,將積極參與中國金融業開放。
瑞銀資產管理中國戰略和業務發展主管董日成表示,隨著MSCI將A股納入其中,預計大量海外資本將投資于中國。在雙向開放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將日益國際化、規范化,效率性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展望未來,資管行業對外開放或出現三大趨勢。首先,發力大資管。一家大型信托戰略部負責人表示,2007年“新一法兩規”頒布之后,信托行業規模和營收平穩增長,信托牌照的股權溢價給外資機構帶來較高投資性收益。未來,外資機構可能會更多從更長遠、更綜合的大資管視角投資中國信托公司。之前參股信托公司的外資主要以大型銀行和綜合性財團為主,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類型的金融機構參與進來,譬如有業務交叉協同的私募基金。
其次,將自身特色融入中國需求。李少杰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中國亟須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幫助緩解當前第一支柱基本養老與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及職業年金的給付壓力。今年以來中國養老第三支柱蓬勃發展,多只養老目標基金面市,期待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的不斷完善和對外開放。
再次,本土機構走出去。嘉實基金總經理經雷表示,下一塊“蛋糕”很可能是基于亞太地區的整個大中華圈。未來嘉實基金將逐漸搭建一個基于亞太地區的大中華圈的投資版圖。
“鯰魚效應”帶來重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本土資管機構來說,對外開放意味著與一批國際高水平同行同場競技,有望發揮“鯰魚效應”。
對于外商獨資私募資管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影響,基金業協會指出,一方面,將豐富市場參與主體,進一步提升市場多元競爭局面。在已登記的外資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既有資產管理規模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國際知名機構,也包括各具特色的“精品店”式資產管理服務提供商。這些機構將對本土私募在投資者獲得、投資策略和回報方面構成激烈競爭。
另一方面,外商獨資私募資管機構將發揮“鯰魚效應”,推動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不斷發展。本土私募要想獲得真正發展,成為財富管理的重要工具,需要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和合規意識,完善內部治理和內部控制,平衡好投資與投機的關系,消除短期機會主義的投資思維和管理模式。優質外商獨資私募資管機構進入中國,將帶來成熟的資產管理模式、投資理念、投資策略和合規風控做法,不斷推動本土資產管理行業從競爭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
泰達宏利總經理劉建表示,對于基金公司而言,外方股東成熟的投資管理經驗、產品設計經驗、投資者教育經驗可以幫助基金公司少走彎路,向規范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對于投資者而言,外資機構的進入加速金融行業競爭格局形成,金融產品更豐富,投資者有了更為多元化的選擇。
劉建表示,外資機構在投資者教育方面,經驗更為豐富,值得國內基金行業學習和借鑒。此外,金融對外開放有助于推動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以更為穩健步伐向成熟的國際市場靠攏。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